|
|
中投公司该如何取信于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 19:26 财经时报
核心提示 2007年9月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经历了成立之初的投资尴尬,其在美国私人股权公司黑石集团所投入的30亿美元,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市场低迷而不断缩水,浮亏已达投资额的四分之一。 此后,关于中投公司将以一亿美元投资中铁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新闻,令市场对于中投公司的投资策略产生极大疑虑。而中国投资公司可能将其持有的中国部分外汇储备投资日本股市,甚至参与必和必拓与力拓公司并购等传言,都表明了市场对于中国首个主权财富基金的高度关注。 中国上万亿外汇储备要寻求保值和升值的空间,中国的主权基金必须要走出对外投资的一步。只是这样关乎国家财富的投资动作该有怎样的理性,需要怎样规避风险,对于国家埋单的投资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处于民众放大镜下的中投公司显然不能等同于一般性的商业投资。 主权财富基金的迅速崛起与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以及各国内部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由于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庞大,且有国家背景,其投资方向无疑牵动各方敏感神经。中国投资公司刚刚起步,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宽容的心态和严谨的精神都不可或缺。 1 如何看待中投公司在黑石公司中的亏损?对中投公司的长期战略应该怎么看? 宽容对待中投公司的探索很重要 张明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 对锁定期长达4年的股权投资,用短期账面价值变动来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在未来3-4年内,黑石股权完全可能大幅上涨,到时候国内舆论对于中投公司这笔投资的评论难免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对这笔投资的成败进行盖棺论定,必须等到中投公司未来变现股份时。 另一方面,中投公司投资于黑石股份,也的确有一些令人费解之处:首先,投资黑石是在中投公司成立之前作出的,该笔投资是否遵循了适当的决策程序,是否经过了详尽的尽职调查,谁来为该项目的投资成败承担必要责任,目前都不清楚。其次,黑石股价下跌的原因有二,一是美国股票市场整体下行;二是传言美国国会将会大幅提高私人股权基金管理公司的税率。各方面情况表明,中投公司投资黑石之前,对第二点似乎并不知情。再次,在中投公司投资黑石后不久,黑石就投资了中国蓝星。这意味着中投公司的资金绕了一圈后重新流回了中国国内。这可能也违背了我们成立中投公司的初衷。 不应以一笔投资论成败 孙飞 (投资银行家 ) 投资金融机构不是一笔投资论英雄,而是看在一个时期之内的投资组合是整体盈利还是亏损的,是否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如果这个组合是亏损的才算是投资失败,中投公司刚刚组建,目前缺乏具备丰富国际投资经验、特别是境外投资经验的专才。具体到黑石的退市,其影响涉及到双方初始投资协议是如何签订的,哪怕是黑石退市,也会充分保证股东利益。因此退市不一定意味着中投公司的投资会亏损,退市会保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来处理。 把经验和资源优势引回中国 高健智 (风险投资家) 购买美国黑石,我没办法揣测最终目的。如果购买美国黑石股权,黑石再返回中国并购,那我们直接自己并购就好了。所以我想,中投还有布局的考虑。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站在投资者角度,必须投入某个企业才能把不管是技术还是管理人才引进回来。我觉得投资黑石可能是为了布局的思考,为了取经。因为投资后可以把它的经验优势资源引回中国。不管是在中国布局还是在世界布局,引进这个战略伙伴是如虎添翼的。 大家都在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看着中投公司,它的压力是非常大。 中投公司不能不作为 左小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投公司现在还没形成自己的投资思路,也就谈不上变化。所以我不认为它存在什么投资思路的转变,我也不认为它这次的投资有什么特意的。对黑石的投资,我并不认为中投的投资失败,我们应该从长线去看对黑石的投资。如果不作为就没有损失了,但我们必须要去试验去积累经验。 2 未来中投公司在投资方向上会有什么变化吗?在资源购买方面会有更大的动作吗? 反思投资思路是必要的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投资思路变化是存在的,中投公司投资黑石之后也会反思,由于对美国资本市场不够了解,因此显得很仓促;对经济环境和政策也不是很了解,未来从资本市场方面的投资来看,把香港作为投资重点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直接购买原油、黄金等战略物质也存在担忧。因为来自中国的需求被国际市场视为洪水猛兽。从投资方向来看,能源物资的购买是投资的一个方向,可以选择,但要慎重。因为如果购买原油等战略性物质的话,假如把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推高,国内经济同样要面临油价上涨的压力,有可能经济也会受影响。这就有可能出现得不偿失。所以在实物投资上要慎重。 美元的汇率在贬值,对人民币预期升值已经很强,美元汇率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贬值基本得到了一致的预期。将来还是以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投资为主。 投资资源性商品需谨慎 张明 中投成立的初期,不必过多地采用积极的投资管理策略,实行主动性投资,而应更多借用“FUND OF FUNDS(基金的基金)”,投资于其他伞型基金,积累市场资源和经验,逐步扩大投资范围和领域,稳步推进。这既符合主要从事金融资产投资的基金,也适合于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而对于一些战略性资源的投资,如石油、有色及黑色金属等自然资源、国外市场销售网络(如零售销售网络)、金融服务网络资源(如万事达信用卡支付结算网络)的投资和收购,则应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随时做出反应。既可直接出面单独收购,也可委托收购甚至与他人合作,联合行动。 3 中投公司的损失究竟该由谁买单? 亏损需要有问责制 孙飞 中投公司是国有的,一旦投资亏损,最后毫无疑问就是国家来买单,当然,公司也能实行问责制。比如美林、花旗银行由于次级债风波,CEO都辞职了,这方面中投可以效仿和借鉴,从而提升治理结构。中国的国有金融机构或者国有企业,如果出现巨额风险和亏损都需要实行问责制,因此可以效仿,在中国国有金融机构的总行层级实行问责制。 外汇储备归根结底是国家的,从资本的角度来讲属于国家所有,中投公司由谁来监管,从法律关系上是中央银行、财政部,并受国内国际上的相关监管机构监管,非金融机构的实体资本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但专门针对国有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监管机构目前还没有。 财政要为亏损买单 郭田勇 中投成立之后,最大的压力在于投资效益和收益上,因此迫于这个盈利的压力和商业化的运作,必须要盈利和业绩。如果中投公司不能保证足够的收益率,甚至将不能偿还发行特别国债的利息,如果投资失败和亏损,最终将由财政来买单。因为中投公司是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筹集资金并向央行购买外汇成立的。 4 投资中铁是否有违中投公司初衷?中投公司如何保证形成不受外界影响的科学明晰的投资思路? 急于“取信于民”心态不可取 曹红辉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 投资中铁与投资黑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在于都是认购新上市股票,不同在于上次是国外股票,这次却是境内企业在香港发行的股票,虽然理论上都是对A股之外的证券投资,但这次似乎更加有把握一些,因为发行主体毕竟是境内企业,而且是国有控股的大型垄断企业。由此可见,急于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取信于民”,减轻政治压力,应该是其做出改变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也是其策略,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其实是投资的大忌。“打新股”在国外一般也是比较容易获得发行后30%的溢价收益的,作为短期内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手段的一部分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心态左右其主要投资策略则会误导未来的投资管理。 投资香港股市难以分散风险 张明 主权财富基金创建的目的之一在于将外汇储备投资组合进一步多元化以分散风险。例如,如果中国经济陷入衰退导致中国A股市场严重下滑,那么通过主权财富基金在欧美股市的投资,可以弥补部分损失。然而,香港股市和内地股市在很大程度上联系紧密,投资于香港股市很难起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其次,在香港市场上购买中国内地企业股份,会造成中投公司的资金最终回流国内,不能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状况。而缓解流动性过剩也是创建中投公司的初衷之一。再次,相对于2000亿美元的资本金,中铁集团H股1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实在太小,中投公司比较适宜的单笔投资金额至少应该在10亿-20亿美元以上,否则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将高居不下。 投资中铁是商业化选择 郭田勇 从中投公司来看,投资中铁IPO算是境外投资,同时也能够完成其成立的两个目的,中铁上市后肯定会有部分资金拿到国内来运用,但中铁公司在国外也肯定会有一定的投资项目,因此融到的美元可能有一部分会间接回流到国内。从投资公司的角度分析,要以境外投资为主。选择香港主要是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保证比较高的收益率是主要目的,另外对香港市场也比较熟悉,操作起来也比较有经验。 投资思路变化是存在的,中投公司投资黑市之后也会反思,由于对美国资本市场不够了解,因此显得很仓促,对经济环境和政策也不是很了解,从未来资本市场方面的投资来看,把香港放在投资重点也是有可能的。 由于中投出去收购实业项目可能没有专业公司专业,因此对企业的战略投资能克服中投公司不如实体公司专业的困境,间接提供资本帮助企业走出去。例如,中国的银行业海外扩张也很多,如果由国内银行收购国外银行肯定要比中投收购海外的银行更专业。因此,其在境内收购银行股份就对将来国内银行走出去起到间接的作用。这样也可以认为是中投间接投资海外了。 5 中投公司应该如何投资才能保证必要的收益率?在缺乏国际经验和人才的情况下,中投怎么与国际金融大鳄竞争?外汇储备比较高的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等,他们是如何保证好的投资收益率的? 风险控制要放在首位 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首先要做的不是怎样投资而是要进行前期的市场分析。对投资品种的分析对价格走势的判断,有了这个基础再来买进,继而再进行风险控制的措施来规避风险。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科学,不是想投资什么就投资什么那么简单。 在规避风险方面,一是分散化投资,现在中投只有一两单,以后会投到日本欧洲等等国家地域;二是充分利用投资工具比如衍生工具等,把风险转移出去;三是打造全球顶级投资管理团队,培养和招聘顶尖的投资管理人才;四是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效仿国外成熟的大投资管理公司。 制度建设,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机制,激励机制投资决策机制。要有全球的视野,用全球统一的标准,真正地把中投看成一个投资管理公司而不是一个国企,去效仿华尔街那些顶尖的公司。 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位要清晰 张明 以新加坡为例。中投公司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新加坡模式的模仿。新加坡有两只主权财富基金——GIC和淡马锡。其中GIC偏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组合投资(持股比例普遍较低),而淡马锡偏重于对国内企业或海外企业的战略投资(持股比例较高)。GIC是纯粹的市场化投资实体,而淡马锡背后的政治色彩更为浓厚。从目前的投资架构来看,中投公司兼顾了组合投资和战略投资的业务。中投公司控股的汇金公司负责对国内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注资,而中投公司本身将集中于对海外金融市场的组合投资。由于汇金公司的业务实际上是政策性业务,而中投公司本身的业务实际上是市场化业务。 中投公司身兼两种业务是不尽合理的。在东道国眼中,中投公司的政治性色彩非常浓厚,他们会用有色眼光来看待中投的任何一笔投资。如果中投公司和汇金公司是两个独立实体,而中投公司仅仅负责海外组合投资的话,那么中投公司在海外受到的阻力将会大大减轻。 中投公司首先要建立清晰而明确的投资决策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其次,是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尤其是对投资管理团队的评估、管理和激励机制。但我不认为,从全球临时聘用一些人员就能解决所谓管理人才的问题。要知道,投资管理人员其实是需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的,也需要时间相互交流和适应,东拼西凑起来的队伍是否具有竞争力很值得怀疑。 重中之重是人才 左小蕾 对于中投真正重要的是人。是那些熟悉国际市场,有国际投资经验的人。他们可能是收购兼并或者股票期货方方面面的专家。中投应该更大量地去招聘这些人。同时我们要给这些人时间完善他们的机制,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中投应该多元化的投资,抓住时机,实现保值增值。 所以,中投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抓住人才抓住那些多元方向的专家,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才是对的。 (本版内容由本报记者杨纯、实习记者左维、彭亮采写)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