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通胀风险上升 央行关注通胀预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 05:3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信建投证券 田红勤 郑晓秋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涨幅较6月份大幅加快1.2个百分点,再创年内新高。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内容来看,央行高度关注通胀预期。

  高度关注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

  拉动CPI加快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是食品价格,7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5.4%,涨幅较上个月增加4.1个百分点,带动CPI走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粮价涨幅已基本稳定,食品价格的加速上涨主要由油脂、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所拉动。由于农产品供求平衡的恢复需要较长周期,因而部分非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期,使得食品价格和CPI涨幅的企稳进程可能比较缓慢。

  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4%,涨幅较上个月略降0.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6%,涨幅较上个月增加0.2个百分点,改变了这一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涨幅放缓的状态。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食品类价格的加速上涨,拉动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涨幅再创近年来的新高,表明农产品价格上涨已传导至下游食品加工业。后续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胀上升势头会否向非食品制造业领域扩散,导致消费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央行对通胀的判断更趋谨慎

  在刚刚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对当前的通胀形势也提出了警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央行担忧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本轮价格上涨可能已不是暂时性供给冲击的反映,而是供求关系深层趋势性变化的反映。二是央行密切关注粮食、肉禽蛋等价格的持续上涨向下游行业的传导,关注由于价格传染而引起的全面价格上涨。三是央行高度关注在居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可能诱发高通胀预期,最终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胀。

  在报告中,央行对通胀形势的总体判断是,“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预期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性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这一判断,与前期相比要更加谨慎。

  央行在专栏里表达了其对本轮食品价格上涨可能不属于一段时期以后能够消失的外部冲击的判断。报告指出,粮食价格上涨除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显然,前者(气候和灾害等)属于临时性因素,后者意味着供求关系的趋势性改变,属于可能影响长期价格走势的持久性因素。如果央行判断引发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中含有持久性因素,供给冲击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可能不会很快逆转,那么央行对当前食品价格推动的通胀会更加警觉,并将在今后的政策决策中有更明显的体现。

  然而货币政策并非治理各类型通胀的“万能金丹”,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对于成本推动型通胀的效力是比较弱的,治理成本推动型通胀主要借助影响总供给的各类管制措施。不过,在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从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更加明显,需求存在过热风险的背景下,央行有理由担心出现成本推动与需求拉动交织在一起的混合型通胀,因此可以推断,央行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全面形成的高度警惕(除食品价格外,资源价格改革、环保标准提高与工资上涨等因素也将加剧从成本端推动通胀的压力)将促使央行加大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力度,力求将货币增速控制在适度水平,为防范需求过热提供一个稳健的货币环境。

  除此以外,央行还将高度关注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诱发居民形成高通胀预期的风险,在阐述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时央行明确提出,要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央行指出,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一般而言,通胀预期的高涨有可能引发居民对消费品或增值性强的金融商品的集中抢购,加剧通胀趋势或资产价格膨胀趋势,因而控制通胀预期的快速上升成为央行的政策关注点。

  对于通胀预期的控制,我们认为,可选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是保持实际

存款利率为正,通过稳定存款收益来保证居民储蓄利益不受通胀侵蚀,以此稳定通胀预期上涨情况下的居民储蓄倾向,避免出现过度消费或投资行为。央行副行长易纲此前曾指出,未来央行将保持实际利率大体为正,表明存款利率“盯住”中期通胀水平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目前的名义存款利率仍有上升空间。

  CFP图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