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疯涨新股的身后影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2日 11:1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勇 程志云 申兴上海、北京、深圳报道

  面对交易所的连续警告,他们依然不为所动。他们是炒新股的高手,他们是被人叹为“疯狂”的私募。

  从6月29日拓邦电子(002139.SZ)上市开始,新股被暴炒的现象就不断出现,尤其是最近,新股首日上市就动辄四五倍的惊人涨幅被连续复制。

  市场几乎公认疯狂炒作新股的资金来源于私募基金。但在其外,也不乏银行理财这样的推波助澜者。

  主攻手:私募

  “是机构账户买的,个人几乎没有参与。”8月3日,首日上市的中核钛白(002145.SZ)即上涨500.90%,当天买入总量位于第五的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他们营业部买入的20多万股都是由机构账户完成的。

  但是在第二个交易日,这些账户就将手里的中核钛白抛出了,“肯定是赚的,也许还不少。”

  上述人士表示,这些机构账户都属于私募基金,形式也多样化,其中包括以信托形式存在的理财产品,也有很多以投资公司名义存在,它们的资金量都不小,一般都在亿元以上。

  事实上,国信证券还有两个营业部不仅也同样出现了类似情况,而且成交量更大。

  公开信息显示,在国信证券广州东风中路营业部和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的席位上,8月3日分别买入了1493万元和882万元的中核钛白,又在8月6日和7日,也就是第二、三个交易日几乎把3日买进的全部卖出了。

  而这些营业部短短几日大举进出的中核钛白,甫一上市,股价就连翻几个跟头,市盈率高达150多倍,然而即使是这样,私募还是敢疯狂炒作。

  类似的还出现在其他新股上,包括与中核钛白同日上市的宏达经编(002144.SZ),8月8日上市的方圆支承(002147.SZ),以及更早前的拓邦电子,它们的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538.12%、478.82%、472.52%。而在以往,新股上市第一天有200%的涨幅就已经很让人吃惊了。

  由于疯狂的炒作,中核钛白、宏达经编、方圆支承在首日上市时还被深圳交易所强行盘中停牌,前两只股票还分别被停过三次。

  同时,对于新股的疯狂,或者说“热情”也表现在申购新股上,公开信息显示,中信建投北京三里河营业部,根据估算,囤积在该营业部“打新股”的资金可能超过500亿元。

  知情人士表示,中信建投北京三里河营业部今年的开户资金量巨幅增加,其中有相当数量规模可观的机构。

  推波助澜者:银行理财产品

  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新股毕竟也是个稀缺资源,只要市场资金充足,炒起来也不难。”

  北京一家信托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投资于新股最活跃的机构就是与信托公司合作的银行理财产品。类似的产品充斥着整个市场,在一级与二级市场之间套利,由于数千亿元此类产品的出现,使得最近一年来囤积在一级市场里的资金迅速攀升至两万亿元。

  据悉,之前做的网下申购的信托产品,收益率能达到年率18%左右的预期收益率。而虽然一个月以前,由于证监会暂时取消了信托理财计划网下申购新股的资格,所以仅仅从网上申购来看,收益率也就8%-10%。但这并不影响银行与信托合作打新股。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确实缺少一个市场,能够在几乎无风险的情况下获得这么高的收益率。这也是商业银行应对股市“吸血”储蓄的好办法,所以现在商业银行作了大量类似的产品。

  “最近新股首日的价格非常高,其中中核钛白上市首日就涨500.90%,赚钱效应太明显了。”参加了中核钛白网下配售的光大证券的一位人士表示,虽然这未必会提高信托理财或者银行打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为太多资金进入这个市场,中签率在降低,但这种赚钱效应加剧了资金在一级市场的囤积。

  据了解,目前一级市场的资金最高时超过两万亿元。而新股被炒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一种资金推动的结果,“我们感觉,现在外围资金进入新股市场的特别多,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还有诸如各种企业资金,包括房地产公司和财务公司,也包括大量的专业散户等等。”

  从规则而言,银行与信托公司都会在协议中约定,打新股的信托理财计划一定会在上市第一天抛出,但并不一定在一开盘时就抛掉,“我们通常会寻找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而一些灵活性强的资金不仅是打新股,而且还参与新股上市第一天的炒作。由于新股上市第一天股价不设涨跌幅,对于很多灵活的资金而言,只要第一天股价推得很高,哪怕第二天跌停价出来也能赚很多了。

  某信托公司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有时候当他们公司的新股理财计划在上市当天把股票卖出后,他们公司的其他私募股票投资计划又把股票买了回来,做短线。

  事实上,有不少私募基金都是在这半年多主要以炒新股赚钱的炒家,据知情人士介绍,“他们的操作很灵活,通常是第一天把价格炒到天上去,第二天在集合竞价期就以跌停价挂单上去。一般来说,顺利的话赚50%以上还是很有可能的。即便卖不出去,他们对新股的股价也不恐高,从今年新股的走势看来,基本上一个月以内总能涨上去。”

  不过,上市第一天就以高价大肆买入新股,还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技巧的,而之所以有私募敢于大胆的炒作,那也是因为,新股无庄。

  数据显示,这些新股不仅仅在上市首日涨幅上大大超过以往,换手情况也显然更加充分。

  根据粗略统计,以往上市当天换手率大多不超过60%,而如今多数在70%左右,拓邦电子则更是高达81.85%。“大部分股东都在第一天换了人,这说明大部分人的成本都变高了,加上刚上市很难会有庄,因此股价是在完全的市场力量下波动,炒新股的人对于行情就更好把握了。”

  新股估值与市场分歧

  事实上,牛市炒新股,一直以来也是一种习惯。市场好,价再高也有机会出手。

  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就指出,最近中小企业板的几只新股被暴炒很正常,因为中小板中有很多优质的股票,次新股募集资金还没见效,未来可能会有很多百元股,所以也还是有投资价值的。“我觉得很多次新股市盈率要除以二去看待。”

  而询价制度存在的一定缺陷也给新股上市首日被暴炒埋下了伏笔。

  国泰君安证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这一段时期以来,对于新股的价格,市场认定的范围与询价机构认定的范围有相当大的距离,每一次询价时,拟上市公司的保荐机构在全国224家可作为询价对象的机构里挑选20家进行询价,而这些机构有些还是以老的价格标准来衡量公司,以至于价格与真正的市场差距不小。

  上海电气集团财务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7月份进行的中核钛白和宏达经编的询价过程中,他们和以往一样,给予两家公司的定价基本是参照市场及行业目前平均的市盈率这一指标,同时结合融资规模和发行规模综合判断,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公司成长性,因为结合成长性来定价一个是很难有标准,其次也有一定风险。

  “监管层对询价机构经常会作评估,往往经常把价格定高了容易被质疑。”上述人士表示,“另一方面,同时作为询价对象和网下配售的机构,我们自然也觉得价格低一些更有利。其实,这在询价机构里也是一种不成文的共识。”

  然而,询价的过于“保守”就更加大了市场炒作的空间。

  针对近期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过高的现象,为更加有效地遏制新股上市首日过度炒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深交所于8月9日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板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

  同时,深交所也已将过度炒作新股的相关账户列入拟限制交易账户名单,对再次发生类似异常交易行为的账户,深交所将依据《深圳证券交易所限制交易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限制交易,并对未尽责履行配合监管义务的相关会员进行纪律处分。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