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收费公路的“市场道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 05:11 金融投资报

  小岱是个孝子,每当在奉节老家的老姐一来电话说母亲病了,他立马就会开着他的那辆夏利往老家跑。这一次回奉节,正赶上重庆一带暴雨,在几条高速公路上穿来穿去,小岱终于精疲力竭的回到成都,看着手上的一大堆过路费发票,母亲痊愈后的好心情跑得烟消云散。

  早就是“自由职业者”的老邓,在都江堰买的一套小户型最近升值很快。5年前买下这套房子的时候,老邓和老伴就开始了时髦的5+2生活方式——星期五下午开车去都江堰度周末,周一再回到成都的家。几年下来,老邓调侃说:我写的专栏文章稿费,少说都有1/5都交了成灌高速的过路费。直到本周成都市打造的“成青快线”通车,老邓才省下了这笔不小的开支。

  日前,有媒体报道,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全世界70%。交通部规定40公里设一收费站,而有些地方政府规定,高等级公路每20公里甚至更短路程就可设1个收费站。

  其实要争世界第一,或是创造个吉尼斯纪录,也不是特别难的事,你看,中国的公路交通,收费和设点两项,不是轻轻松松的,就得了个“绝对领先”了?不过,这个第一,绝对的“不光彩”,绝对的“不公平”,也绝对的“不道德”。

  近两年,已经出现过数起消费者和高速路过高收费,不当收费“叫板”的事例:

  1.4公里高速路竟然收费5元?胡凤滨律师怎么想都觉得这不合理,最终他选择了将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庭……

  另一名律师庞标的“诉讼起因”是京津塘高速公路的拥堵,从北京赶往天津的庞标用了近两个小时才走完70公里的路程,但高速费却一分也不能少交。庞标将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法学博士宋德新和朋友驾车进入连霍高速公路,然而在仅62.18公里的高速公路上,竟有6处路面正在维修,原本只需半小时的路程,宋德新一行竟花了1个多小时。宋德新以“高速公路不高速”为由将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庭……

  只是,可惜的是,前两起诉讼都以原告败诉告终。还有很多类似的原告没有得到一个公道。因为在公路该不该收费、该收多少费、该收多长时间这样的问题面前,普通消费者还没有多少知情权、话语权、定价权,所以显得很“无奈”。于是,在讨不到公道的前提下,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交通怪状”:过路费太高而

超载;私家车“抄小路”行驶;伪造军牌逃费;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个体户自筹资金修路绕过收费公路“突围”的举动……真正一个“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常可以看到的标语。公路作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其“价格”上升或下降直接影响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和经济收益。这可能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的本质所在。

  世界银行最近一项报告表明,中国正在建造的收费公路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1990年到2005年间中国大约建成了4万公里的收费高速公路。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2020年之前中国将建成8.5万公里高速公路。

  时过境迁,当现在的公路在初期的建设冲动以后,越来越脱离了“公益”的本质,成为某些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牟利工具,尤其是高速公路收费不实行“价格浮动”,助长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坑害消费者,侵害“公平原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不公平的就是不道德的。而市场经济是将公平视为至高无上的圭臬的。难怪有人忧虑,遍布全国设卡收费的高价公路,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反倒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大“拦路虎”。

  但愿不是杞人忧天。

  □华桦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