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外资并购:部分行业或面临“斩首策略”之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14:41 中国证券网
表面上看,以并购新规为标志,中国对外资并购的审查更严、门槛更高,但这并不预示着要给外资戴上紧箍咒。加大监管力度与利用外资政策并不矛盾,恰恰是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维护好国内产业安全。 外资在华并购日趋活跃,对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转变增长方式等有着积极作用。然而,正如其他经济行为一样,并购在其扩展中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若应对不当,难免带来一些问题,造成负 面影响。 前不久,在2007年中外企业集团国际年会上,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孙鹏表示,自2003年原外经贸部等部门颁布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以来,外资并购得到规范发展,但中国吸收外资仍以“绿地投资”(新建投资)为主。 这就亟须政府和企业双管齐下,防患未然,努力趋利避险,善于为我所用,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外资并购,是助力国家经济腾飞的“加速器”,还是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另一种力量”? 外资并购在华尚处于初级阶段 据统计,2006年,外国公司采用并购的方式来中国投资,合同额不到50亿美元,仅占中国同期所有外商投资的2.5%。即使是各界最为关心的制造业,这一比例也不足2%。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表示,外资并购在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全球来说,通过并购的形式实现投资,份额是很大的,但是中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 “外商采取并购方式到中国投资,对国有企业的改造和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利。”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力挺”外资并购,他认为,并购已经成为世界上跨国投资的主流。对于外资并购的“威胁”,商务部显然有着乐观的判断。“目前国内土地非常紧张,并购不需要扩大土地,就可以达到投资的目的,也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的。并购对需要外来资金、技术的国有企业改造很有好处。”廖晓淇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实行的是“绿地投资”。但是,对中国来说,并购方式与过去这种大量采用“绿地投资”相比有很大好处。 实际上,利用外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一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而外资并购也给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带来了新机遇。 “斩首策略”之忧 在并购的诸多模式中,有一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斩首策略”——选择弱势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获得其控制权,控制该行业某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生产。跨国并购模式正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业内专家指出,一旦越来越多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明显下降。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将会出现核心技术缺乏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并购问题专家韩彩珍认为,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最大负面效应是市场垄断的威胁。跨国公司利用资本运营控股并购我国企业后,凭借其雄厚实力逐步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对我国产业尤其是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将可能垄断或图谋垄断国内一些产业。国家工商总局的一份题为《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状况非常突出。跨国公司正在利用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扩大垄断地位。资料显示,中国多个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中,在华跨国公司的份额不断上升。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在华跨国公司所占据的市场份额都在1/3以上。 规范管理提高引资质量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素帕猜指出,外商直接投资是一笔充满风险的生意,跨国并购也不例外,东道国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驭能力和有力的管理措施。 他说,表面上看,以并购新规为标志,中国对外资并购的审查更严、门槛更高,但这并不预示着要给外资戴上紧箍咒。加大监管力度与利用外资政策并不矛盾,恰恰是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维护好国内产业安全。 有权威人士说,我国将对一些原先鼓励的行业进行限制,一些国家重点行业将不再允许外资进入,紧缩和加大审查力度的行业将会是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即电网电力、国防军工、石油石化、重大制造业等行业。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贸研室主任冯雷认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更看重综合投资环境,而不是某一项或几项优惠政策。从长远看,更完善的法律环境、更规范的市场环境、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更有利于投资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个行业发展、一种市场行为的监管跟上了,所有关联方都会从中获益。对并购强化监管,正是要兼顾各方利益,最终实现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