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H股中的估值洼地值得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5:3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西南证券 周兴政

  经过大幅波动的行情之后,内地试水境外市场的QDII机构可能正陷入两难的境地。比如,就H股市场而言,一方面,H股市场近期的调整可能是其乘机介入的绝好时机———良好的盈利数据以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有望给H股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带来持续的牛市行情;另一方面,H股市场近年来毕竟累积了太大的升幅,且近期部分主要H股遭遇外资股东的大手减持,如果贸然介入之后出现大幅度的下跌,QDII将因此重蹈当年B股市场外资股东“胜利大逃亡”的覆辙。

  “折价”并非投资机会

  有一点可能会令QDII敢于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大规模买入H股,那就是相对A股市场而言,同时于两地市场上市的A+H股份中,其H股股价正处于较对应的A股股价严重折价的状态。既然QDII机构敢于大规模持有价格相对较高的A股,当然应该可以更加安心地买入并持有价格相对较低的H股。从过去的情况看,甚至有不少内地投资者将A+H股份H股较对应A股的“折价”当作一种投资概念,而选择那些较对应A股折价幅度较大的H股作为投资目标。

  事实证明,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决定。原因是,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H股较对应A股的折价,作为一种正常的状态而持续存在。处于相对折价的H股股价,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很难全面实现和对应A股价格的接轨。因此,“折价”本身不应成为一种投资概念。而且横向对比来看,H股较对应A股折价幅度较大的A+H股份,多数质地欠佳。根据经验,在香港股市中,持有绩差股很可能会招致巨大的亏损。

  找寻H股“估值洼地”

  笔者认为,H股市场的价值更多应表现在于H股公司的质地,以及相对香港市场其他股份的估值优势,并非是相对于与其分割的内地A股市场的折价概念。尽管最近一年多以来H股市场的表现远远强于港股大势,但从最新数据来看,主流H股股份的估值水平并无过高的嫌疑。目前,41只H股指数成分股的加权平均市盈率为25.3倍,30只红筹股指数成分股和39只恒生指数成分股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分别为22.7倍和17.8倍。

  但主要H股平均市盈率偏高仍有其合理性:一方面,

人民币升值和良好的盈利增长状况令H股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亮点,于香港股市中获得一定幅度的相对溢价,应无可厚非。H股公司今年的中期财报数据,有望令H股公司的整体盈利回复到快速增长的轨道,这将使得主要H股的预期估值吸引力增强。

  另一方面,H股指数成份股平均市盈率偏高,主要是因为保险类H股以及部分银行类H股估值水平偏高,上述股份的市盈率多在30倍乃至40倍以上。而蓝筹股平均市盈率较低,则主要在于汇丰控股(0005.HK)等重磅股的估值水平偏低。汇丰控股目前的市盈率仅逾13倍,不过,如此低的市盈率水平,似乎并不是投资者买入该股的理由(在港股市场的牛市行情中,汇丰控股最近3年来的股价累积涨幅仅在30%左右)。

  笔者估计,中报之后的H股市场将显现出明显的估值洼地。比如:中国国航(0753.HK),中期盈利预期增加20倍以上,如此,其预期市盈率将降至10倍以下。江西铜业(0358.HK)目前的往绩市盈率仅为8.7倍,预期市盈率更是低至8倍以下,目前的股价水平很难再有太大的下跌空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