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非法咨询三招搞定股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09: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时下股市“跌宕起伏”,这让不少非法证券咨询有了可乘之机。“您好,我是××投资咨询公司的××(英文名),是这样的……”操着甜美嗓音的陌生女子拨通你的电话,你的犹豫和遐想使她能够在一分钟把事情讲清楚。要么拉你交超过1000元的会费加入炒股组织,要么是“专家团”要收取你的诚信费和提成,或者索性推销给你一套价值数百元的炒股软件。业内人士提醒,股民应当提防以上三种非法证券咨询的常见方式,千万不要轻信所谓“内部消息”和“包赚不赔”的承诺。文/记者谭德波、陈穗华

  非法咨询“三招”

  NO1.

  初步推销。通过广播电台、群发电子邮件和群发手机短信息进行初步推销。

  NO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些抱着试一试心态的股民通过回复、登录对方网站或者拨通电话的方式联系到对方,这样就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暴露给了对方,同时也筛选出了一群比较容易上钩的“铁杆股民”。

  NO3.

  电话轰炸。接着就轮到“专家公司”的电话轰炸了,通过高频率的电话轰炸可以让一个人从“厌恶”转变为“屈从”。

  业内人士表示,对股民的电话轰炸远远比推销保险容易,相当部分的股民并不能理性地思考投资方案,而是希望背靠某个组织“增强安全感”,或者通过神奇的软件达到“他人皆赔我独赚”的境界,这种从众和急躁的心理导致了这些推销必定有一定的效果。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不论是炒股专家还是炒股软件都不能获得证券交易所的原始数据,没有原始数据判断很不可靠。“如果在牛市下,我肯定大多数人都是赚钱的,不需要什么炒股专家。”“

股票本身就有风险,哪有包赚不赔的道理。”

  方式1

  极力拉拢入会收费千元

  “开始只是抱着听听的态度”,有着两年“股龄”的李群这样向记者介绍一个炒股咨询节目,不过,后来“专家”说中了一只钢铁股的走势,让李群后悔当时没像这位专家说的那样“尽快买入”。

  节目最后,主持人表示只要用手机发送××××至某个号码,就可免费获得股票咨询。“如果骗通讯费,那么马上去营业厅取消就行了”,李群发送了短信息。

  一天过后,一个女子拨通了李群的电话,女子自称是证券咨询公司工作人员,希望李群能够加入该公司牵头的某个炒股协会。该女子承诺如果成为高级会员,将得到“顶尖专家”咨询。不过,要成为高级会员必须付出相应代价:入会必须首先缴纳1000元的会员费。

  李群当时就拒绝了入会,女子表示希望他考虑。第二天,李群接到了3个电话,还是那个女子。第三天如故,推销变成了“骚扰”,“他们用不同的号码打过来”,“后来变成了男的”。李群告诉记者,直到现在他还不得时常接受这样的“骚扰”。

  “骗子太多”,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所谓炒股组织在收了会费之后,也不再要咨询费了,而是直接走人。一位市民就向记者投诉,自己曾经交钱加入某个炒股会,发现对方并没有给什么“定期消息”,最后按照地址找过去,发现对方已经人去楼空,该公司唯一的固定资产就是一台固定电话。

  方式2

  专家团荐股先收“诚信费”

  近年以来,证监会对证券咨询的监管越发严格,多部规范证券咨询的法律也已经出台,但各种不正规的股票咨询仍然屡禁不止。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这种拉人入会收取会员费的情况外,市面上还流行另外一种非法咨询方式,就是咨询之前,所谓“专家团”要先期收取股民“诚信费”的情况。

  市民顾雷曾经在6月份接到一个来自广西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炒股高手组成的专家团,而且挑明这就是“非法咨询”,还说“只有非法咨询才有价值的消息”。该“专家团”表示股民只要交纳2000元的诚信费,就可以每年得到4次至6次咨询,每一笔咨询还要提成30%。

  专家团随后在电话里推荐了一只股票,“后来果然说中了”。项先生经过考察就向对方账号打入了2000元,后来的半年时间里果然小赚了不少。不过,在接受3次咨询后就再也没有从对方得到咨询了,因为对方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了。

  一位有着5年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专家团往往都会拉相当数量的股民入会,所以推荐一只股票之后就会使得很多股民同时买入,从而抬高股价,从而似乎与“专家团”预见的走势吻合。部分早期买入的股民就会突然抛掉,从而大赚一笔,而其他股民则只能接盘。所以“专家团”每推荐一只股票总有获利者,这些获利者的咨询费和诚信费足以让“专家团”获利丰厚。

  方式3

  推销价值数百元炒股软件

  惠福西路的赵文秀女士3个月前花了600元从某投资咨询公司购买了一套名为“××股神”的炒股软件。7月上旬,赵女士第一次使用这个软件就亏了3000元。“朋友都说不要卖这只股票,但‘××股神’建议就应该买。”赵女士介绍自己是在网上搜索到这个软件的。

  记者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发现了大量的炒股软件推销的网页。记者找到了一家位于广州大道中附近的“××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拨通电话,对方表示软件价格为500元和800元两种,500元的版本较低属于公司第一代产品,能够从网上自动搜集到部分特定股票的相关数据,并且软件能够自动进行分析,并向股民做出推荐。

  “你买800元的吧,这是我们的第二代产品”销售人员强调,这套软件除了能够自动搜集数据之外,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出是否有大笔资金操纵该股票,从而让股民规避风险。

  此外,该软件还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向股民推荐一系列升值潜力巨大的股票。他还特别强调,对于证监会的一些法规和政策,“我们通过在各地相关机构中的渠道,可以做出独到的解读”。

  第二天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广州大道附近某高档写字楼5楼的这家公司,记者发现这家公司刚刚完成

装修,前台小姐告诉记者,公司是新开的,今天是自己第一个星期来上班。记者巡视四周,闻到一股刺鼻的装潢材料的味道。此外,没有看到这家公司的营业执照。

  记者对一位自称经理的人表示有朋友曾经上当受骗,说希望看看公司的营业执照,不过对方表示不便提供,“你可以向广州市工商局查询”。随后,记者向广州市工商局咨询,工商局表示并未有这家卖软件的咨询公司登记过。

  救济:违法咨询受损可提起诉讼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证券相关法律对开展证券咨询业务的审批非常严格。不少所谓“证券咨询”公司并没有开展证券咨询业务的资格,有的咨询公司甚至没有注册或者根本没有办工场地。部分股民之所以轻信主要是由于尝到了“暂时的甜头”,“在牛市中,不用咨询公司都能赚钱”,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即便股民要寻找咨询公司也应该找正规证券咨询公司。

  “咨询公司承诺所谓内部消息,包赚不赔本身就是违法的”,广东泽正律师事务所汤喜友律师表示,我国《证券法》第171条规定,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证券咨询服务不得利用传播媒介或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误导投资者的信息。对于正规的投资咨询公司是如此要求,更不要说那些不正规的未取得证券从业资格的股票咨询机构。

  至于股民因此类不正规证券咨询而受损的情况,汤喜友律师表示,股民首先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进行索赔。汤律师表示,中国证监会曾专门制定过相关规定,强调投资者因咨询机构、咨询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违法遭受损失的,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损害赔偿。

  汤律师表示,股民可以从合同法上主张权利。咨询机构承诺的所谓“包赚不赔”式咨询,其实是和股民订立一个证券咨询服务合同,服务合同中包括购买一个所谓神奇软件的买卖合同。咨询机构除了出售软件之外,多数还要提供即时信息、政策解读之类的“配套”,所以软件只是合同标的物之一。由于咨询机构未取得证券从业资格,所订立的合同系无效合同。

  对于皮包公司的情形,汤律师建议可以从侵权法角度主张权利。这些公司大多数都不正规,注册资本很少,如果基于个人和公司的合同主张权利,则很难得到保证索赔兑现。通过所谓选股软件和拉人入会的方式,其实是一种欺诈和虚假承诺行为,行为人有明显的过错。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个人实际上构成了侵权,根据民法通则和相关司法解释,咨询机构和个人为共同侵权人,应该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即便对方是皮包公司,仍然可以向皮包公司侵权行为之责任人主张权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