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券商上市壳资源调查 海通打响第一枪后轮到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16:25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姜艳艳 实习记者 沈鸿雁 北京报道 “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对于券商来说,这个问题则要改为“借壳还是不借”。 由于券商借壳往往涉及关联企业的交易内容,此前,只要一传出券商借壳情况,市场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关联公司股价拉出连续涨停的情况,而证监会又明确表示股价异动就很难批准,所以借壳的风险令许多券商望而生畏。 “相对借壳来说,IPO更为干净、明朗些,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预见,但3年赢利的标准目前还很难达到。”国都证券分析师姚小军说。 7月31日,海通证券顺利晋身A股市场。新贵显耀的身份虽然并没有使当日海通证券的股票价格走高,不过,每股50多元的直逼中信证券的高价,使得万众瞩目之下的“券商借壳第一例”仍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作为联系交易者与上市公司间投资的纽带,券商自身虽然面对动辄亿计单位的资金挪移交易中面不改色,但其自身融资渠道却仅局限在拆借市场,一度“挪用客户保证金”是大小券商心照不宣的活命手段。相对于大环境不景气时期的“靠天吃饭天不应”,2005年股改之后启动的世纪牛市给券商们十足的“牛气”。从2006年广发证券第一个提出借壳概念开始,已经有将近10家券商意欲拓展自己的融资之路,或者借壳或者直接IPO,从幕后走上台前,正是券商们的一场“集体哗变”。 长牛之势 上市风起云涌 长牛之势不但使券商拿出了像样的“财务报告”,更拉近了他们与上市融资之间的距离。 自“草根券商”广发打开券商借壳上市的第一扇门之后,券商借壳上市风起云涌。目前,已经发布正式公告的券商借壳事件共有10起,除了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已经成功外,国金证券借壳S城建投,西南证券借壳ST长运,国元证券借壳S京化二,长江证券借壳S石炼化,国海证券借壳ST集琦,东北证券借壳S锦六陆,新时代证券借壳西水股份。 借壳的传言其实包围了几乎所有券商。除了正式公告的券商外,包括国泰君安、华泰、方正、招商等十多个券商也曾一度飞出了“借壳”概念,虽然相关券商接连澄清,但“券商借壳”仍是迄今为止证券市场最为火爆的炒作概念。 武汉新兰德分析师余凯认为,借壳上市已经从个体现象演变成群体行为。到目前为止,证券业协会已先后批准了18家证券公司创新试点类和29家证券公司规范类资格,上述10家券商只不过是先行者,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券商选择借壳上市。毕竟,成功上市的券商将获得融资平台,没有上市的券商势必不会自甘落后,而中信证券的成功增发已经体现了上市券商不可比拟的优势。 对于2004年、2005年捉襟见肘、倒闭关门的绝境,牛市滋补回来的券商们再也不想错失良机,一些能够拿到“壳”资源的券商开始了行动,在前有海通成功上市、国元等券商获得“有条件通过”的情况下,另外一些资产更优且满足上市条件的券商,则直奔主题欲图IPO“降落”。 截至目前,已经有招商、东方、光大、国泰君安等等券商开始了IPO之路。有东方证券内部人士透露,“上市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最快四季度就会获批”。 借壳还是IPO 方式影响结果 “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对于券商来说,这个问题则要改为“借壳还是不借”。 “借壳上市条件苛刻,耗时漫长,还要涉及股价异动、壳公司的历史情况等多种问题,IPO吧,3年赢利的标准又是个比较难以达到的限制。借壳上市不确定因素很多,成本也很高。”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这样向记者表示。 由于券商借壳往往涉及关联企业的交易内容。此前,只要一传出券商借壳情况,市场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关联公司股价拉出连续涨停的情况,而证监会又明确表示股价异动就很难批准,所以借壳的风险令许多券商望而生畏。事实上,一个月之前的“广发证券涉嫌内幕交易案”的阴影还留在许多券商的心中。 “相对借壳来说,IPO更为干净、明朗些,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预见,但3年赢利的标准目前还很难达到。”国都证券分析师姚小军说。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06年,除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等少数几家券商符合连续3年赢利的基本条件,大部分券商都在这一刚性指标之外。因此,对于大多数券商来说,要想实现IPO空降,短期内也并非易事。 7月31日,始于2004年的券商综合治理全面收官,监管层关于券商上市的一个明确意图就是“紧缩借壳,鼓励券商IPO”。事实上,在今年4月份,针对目前券商借壳泥沙俱下的状态,管理层对拟借壳的券商就设定了3个条件:净资本在8亿元以上,近两年盈利之和在1亿元以上,至少一项主营业务排名在前20名以内。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券商借壳,管理层早已由最初的“支持”变为了“谨慎”。 影子公司 闷声发大财 市场行情显示,凡是与券商借壳沾边的“券商概念”股无一例外地都会“股价与收益齐飞”,令投资者获利匪浅。7月26日,东北证券借壳锦州六陆正式获批,更是将“影子公司”的股价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东北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亚泰集团,中报业绩每股收益仅为0.04元,因为是参股券商,股价从2月份的8元多最高飙升至28元多。 正是因为参股券商的股价猛涨,使没有上市的券商成了众多商家争相投资的“金鸡”——上市公司希望通过提前参股券商来分享其上市后的巨大利益。在这方面,泸州老窖具有典型意义。 8月2日,市场最新消息表明泸州老窖要参加新一轮华西证券股份的拍卖。这是继其购买*ST长钢、国航所持华西证券后的再次行动。此前,泸州老窖刚刚将所持的国泰君安证券脱手变现,频繁的资本交易令市场眼花缭乱之余,相关公司参股券商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券商一旦上市成功,其股权将以十倍甚至数十倍的速度增值,相对于政策的紧缩,市场对券商概念的热炒高温不降。“IPO是个大趋势,现在,市场对借壳的热炒已经告一段落,也不存在放大效应,炒作的目标大多转向了可能通过IPO的券商板块。”分析师姚小军同时补充说,“我对下半年的券商板块依然充满信心,但对参股券商关联公司的影响,主要还得看公司的参股比例和自身的业绩支撑。” “粮草”先行 券商业分化 如果100家券商里只剩下10家,那么能够上市融资的优势资产公司,无疑最有可能“佼佼而出”。 翻开各大证券、财经类媒体,整版的券商招募人才信息。细心的业内人士或许早已发现,从去年开始风生水起的券商业已经进入了细分竞争状态——人才争夺正是先行的“粮草”。 西南证券有分析师告诉记者,券商业的挖墙脚行动已近白热,尤其3年以上工作经验、行业研究或者上市保荐的相关人才,薪金已经翻了一到两倍。这充分表明,在业绩迭创新高、行业监管不断规范化的今天,强者恒强,弱者更弱。 “目前券商业依靠经纪业务赚钱的局面尚未打破,行业的竞争里,能够上市融资的企业必然是恒强者,而那些资格与竞争力不够、也没有其他办法获得资金的券商,不可避免地将走向死亡。”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吴晓求针对券商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他表示,104家券商将面临第三次重组历程,未来10年内将只剩下30-50家。而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则进一步表示,“最后只能有10家左右仍在经营主营业务”。 吴晓求明确表示:“证券公司的上市制度非常重要。这些上市的证券公司,我认为它们的生命力将比这些不上市的证券公司要大得多。它们未来留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可能性比这些不上市的机会要大得多。” 由此可以倒推的结论是,无论借壳还是IPO,券商们面临着改变经纪业务限定自身的局面,面临着行业惨烈整合的压力,势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做大做强,甚至保留“前期强大的成果”,采取登陆股市以获融资等方式进行战略规划。 绿灯闪耀 融资仍是“大戏” 距离上一个券商上市5年之后,海通证券的借壳成功,给整个券商行业注入了无限活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国元证券最快本月也将获得证监会的最后核准登陆A股市场。行业分析师预计,下半年券商IPO第一单肯定会批出来,甚至不排除“开出绿灯”让一些稍有瑕疵的券商扎堆上市的情况。 “毕竟券商是证监会的亲儿子。目前国内的证券业、银行业整体上市已经完成,轮也该轮到券商了。”东方证券有分析师表示,下半年券商上市融资还是热点之最,一方面是券商业利用大好牛市继续做强,从事新业务比如直投业务,另外,券商关联公司仍将继续受益,依旧是市场显贵。 中邮基金投资经理彭旭也表示,在对下半年乃至未来3年的判断中,券商板块还是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我们认为,虽然广发证券的借壳遭遇了内幕交易问题,但最终还是会被批复下来的,券商板块还是一大投资热点。” 记者从证监会获悉,券商业盼望已久的“直投业务”将出现新试点,只要条件成熟就会进入试点阶段,有条件地让一部分券商先尝试,从事直接投资IPO之前的资产管理项目等。 金岩石表示,美国有将近3000家小券商,虽然他们无法在投行、经纪业务中与大券商竞争,但是他们仍旧各有生存之道。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长期徘徊于同质化业务中的国内券商来说,随着管理层直投新业务等的放开,对此前因为无法竞争过前十大券商而上市无门的券商来说,将会有更加“多姿多彩”的生存之道。 吴晓求表示,上市是未来100多家券商必须要走之路,“从中信一个小小的证券公司就可以看到,上市给他们带来了最好的、完整的、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这是强制性的。有时候可能从短期来看捆住了他们的手脚,但是长期来看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发展的条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