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政策效应“时滞”较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05:35 中国证券报

  近年来,我国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调控经济活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面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偏快、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问题,为了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政府一方面采取“双稳健”政策,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少投资,紧缩银根;另一方面让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力求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收紧“地根”。根据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一方面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另一方面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项目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分类指导。就下一步的宏调政策而言,总体来说还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也会根据经济运行当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坚持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把发展的积极性、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更多地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来,引导到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引导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来,促进经济平稳又好又快发展。综合运用税收、收费基金、补贴、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促进节能降耗,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和控制污染排放,支持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排污费、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等节能减排方面的价格改革也将稳步推进。

  在各项

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应该说,上半年我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高耗能投资出现了回落,虽然第二季度GDP增速达到11.9%,但是未来经济过热压力在减小。去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今年上半年的幅度为25.9%。而且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回落更加明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高耗能行业投资的回落也十分显著。从投资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呈回落趋势,主要是机械行业、装备制造业在支撑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投资增幅同比分别回落2个和17.2个百分点;铝冶炼行业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4.1个百分点;水泥行业新上项目主要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和余热发电等节能减排项目。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40%以上的增速,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从2004年的16%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25.9%。

  从今年宏观调控的手段看,经济手段扮演了主角。我们知道,经济手段发挥作用的特点是不直接干预经济主体的微观活动,而是为经济主体制造一个有利还是不利、利大还是利小的政策环境,调节和约束经济主体的决策及行为,并使之与宏观调控目标相衔接。但经济手段的局限性是对市场发育的成熟度要求比较高,发挥作用的“时滞”比较长。不过我们相信,随着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其效应会逐步显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