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流动性调控手段发生微妙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07:51 证券日报

  流动性过剩、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为解决这些问题,今年上半年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从央行货币政策为主转向金融、财政、税收以及资本市场监管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

  对“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的说法,也正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

  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表示,这些表述细微的变化,充分体现出政府对流动性过剩问题越发重视的程度。各部门也正在多管齐下、发挥政策合力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她解释,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的传统经济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传统的手段所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目前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形势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因此就需要有效运用各种手段。”

  她解释,

房地产价格上涨,对
中国经济
的影响只是一个点,而从中国GDP的增长和中国的经济质量来看,应该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因为这一方面有充裕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市场还是有一些不理性的因素,这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她解释,目前从银行的保障作用来看,主要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比较多。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也表示,这些表述的差别体现了国家越来越重视流动性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政策的积极变化。流动性过剩和目前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有关。一个是经济和固定资产的增长过热,另一个就是资产价格过高,如股指屡创新高,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彭兴韵认为,这些变化表明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调控手段正在从央行货币政策为主转向金融、财政、税收以及资本市场监管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调控。

  人民大学金融与

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这些变化,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从可调控的角度入手,来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矛盾。

  对于应对流动性过剩,谭雅玲表示应该有效运用市场的手段,比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而李稻葵也同样认为从目前来看,该手段是比较有效的。“在目前的借贷市场上,利息的提高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直接提高准备金率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赵锡军解释,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是越来越严峻,银行间也有非常多的资金,其主要还是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他表示,如果把大量的外汇都用出去,那么就会导致其他领域的过热,这也不是一个好现象。他觉得从央行的角度来看,就是发行央票,从商业银行里把那些资金给“拿”回来;其次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可用的贷款。就在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从2007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发行公司债,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赵锡军认为,这可以缓解银行体系的效率,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