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有什么好奇怪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8日 05:2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黄湘源

  某女士又发奇谈怪论了,她说:股市对加息预期的反应很奇怪。

  其实,加息也好,减税也好,无不在市场预期之中。市场为这预期已经提前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几乎连体内储存的脂肪能量都透支消化了。定要使劲呕血才不奇怪吗?

  某女士过去的言论,常常反映她所服务的机构的利益倾向,明显带有贴着首席经济学家标记的商业化色彩。作为经济学家,她似乎只懂得拿“国际经验”说事。现在,她之所以认为股市的放量大涨与常规经济规律不符,就是因为“按照国际经验,一旦有敏感经济数据出台,股市应该最敏感地反映出来”。凭借她的国际经验,“股市应该下跌或者平稳,而不应该放量上涨。”

  我们并不否认,本次加息会对总需求、投资及经济膨胀有一定影响。但就股市而言,其影响也是相当有限的。

  首先,中国股市迄今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真正的“晴雨表”。作为政策市,它对直接干预股市的政策反应敏感,最好的说明莫过于此前不久调高

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事件;对于非直接调控股市的政策,特别是刻意表示不针对股市的政策,股市部分有反应,部分没反应,有时有反应,有时没反应。在这一点上,中国股市和具有“晴雨表”功能的国际市场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股市既然是虚拟经济,也是信心经济。沪深股市这一个多月来之所以对加息预期反应过度,究其原因,其真正害怕的并不是预期中的加息,而是突然上调印花税背后所代表的政策调控意志,是政策市又要回来的强烈预期。客观上来说,政策既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更谨慎的取向,市场也就便可以把加息的“靴子”落地当成信心恢复的开始。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敏感数据的敏感性,可以从国家统计局上半年统计周期内,连续两次推迟信息发布时间的故伎重演中看出来。就相应的货币政策而言,其出招大多在市场意料之内,这就难怪市场渐渐由敏感变得不敏感起来了。加息+利息税减免,理论上应该有利于增强银行储蓄对资金的吸引力,但银行储蓄的提高与否与消费数据的过快增长与否并不是简单的“跷跷板”关系,老百姓不可能为了那点储蓄利率就不吃肉,不买价格高涨的食品和农副产品。银行储蓄利率同股市资金的流动性也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当股市的收益超过储蓄利率的时候,怎能想象逐利资金会“水向低处流”?更何况,无论是对整个

中国经济还是整个金融
股票
市场来说,当前最敏感的数据不是消费增长而是流动性过剩。要命的也不是这个流动性在推高消费,而恰恰是在推高投资,包括房市股市的投资,也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体的股权投资。更重要的是,这个威力无比的流动性不是真正来自于内生的增长力,而是来自于很多趁不正常的贸易顺差之虚而入的国际热钱,对于这种外生的增长力,再加几次息也不过是隔靴搔痒。

  调控政策屡屡无功而返,其实也不值得奇怪。目前弥漫在上上下下的对于经济过热的恐惧,无非是在盲目吸取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教训的结果。可是,由热变冷易,由冷变热难。不久前,该女士还在以日本为例发出危言耸听的警告,却忘记了日本在强行挤破泡沫方面更为惨痛的教训。货币政策只知道师法格林斯潘,似乎也忘记了格林斯潘本人的深刻教训,他在其最后的任期内不得不对以前的政策取向作出180°的大转变,从谨防通货膨胀抬头转向严防经济衰退。拾人牙慧出不了金点子,为调控而邯郸学步难免黔驴技穷,这确实是不奇怪的。

  中国的老百姓大多没有条件去周游列国,对于国际上的事,只好道听途说。“美国人也不是多数人买房”的谎言由美国的部长亲口拆穿。一而再,再而三,于是,市场对有关国际经验的说法不那么轻信,也就不奇怪了。应该说,市场的愿涨不愿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让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高于消费的增长才是更和谐的经济政策。中国的事情要考虑自己老百姓的感受,别老是拿国际上的什么说事。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