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学家激辩中国通胀焦点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8日 05:2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游芸芸 郭 蕾

  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迹象,6月CPI涨4.4%、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部分地区农产品涨价、方便面提价最高达40%。而五大发电集团申请上调电价、三巨头上书要求涨油价也让各方更为担忧。针对造成这一系列经济现象的根源,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相关部门可能采取的对策,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及海外投行的经济学家们。

  目前通胀是否严重

  记者:目前经济是否过热?通货膨胀水平是否很严重?

  黄益平:6月CPI上升了4.4%,的确是比较高的水平,和政府的预期距离较大,但也不能说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单从6月的官方CPI数据看,非食品价格仅上涨了1%。即便对该数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后,也没有改变通胀的基本状况,即非食品价格升幅还是比较温和。

  高善文:如果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数据,判断经济已经过热似乎证据充足,毕竟这两项指标是经济过热的重要表现,其增长水平也显著高于分析人员在年初的预测水平;然而,如果进一步研究其他经济数据,并对照经济过热应有的一系列表现来看,判断现在经济已经过热可能为时尚早。

  易宪容:目前通货膨胀水平处于高水平,严重还谈不上,但肯定高过公布的数据。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GDP增长11.9%,6月份的CPI上涨4.4%,还是

房地产投资增长为28.5%,这些数据都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过热之中。特别是6月份的CPI上涨,是直接促使央行加息及国务院减利息税的原因所在。但政府更强调的是上半年的CPI上涨3.2%,而不是6月份的CPI上涨4.4%。从这些信息的倾向性中可看出,国家统计局的发言人更强调近期CPI上涨是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果。

  褚建芳:现在的水平相对比较显著,比较高。

  陶冬: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4.4%的CPI增长率不算太高。中国的问题不是通胀太高,而是利率水平太低。加息并不是紧缩,而是利率水平正常化。中国的GDP增长从过去的不足8%,到今天的11%甚至12%,利率水平当然不可能维持在过去的水平上。所谓的中性的利率水平是动态的,应该适应不同的经济环境。

  CPI上涨原因是什么

  记者:消费物价上涨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能源价格上涨原因是什么 ?会带来什么问题?有无合理性?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如何?

  高善文: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还是食品,特别是肉禽蛋等;核心通货膨胀其实一直很稳定。食品类价格这么大的上升在年初没有想到,应该至少同时有一些微观方面的原因,例如粮食用途变化、国际粮食价格传导、饲料问题、生猪存栏数问题以及疫病等;从宏观方面的情况看,劳动力工资上升、土地价格上涨等也许都有一些影响,这方面的情况还不是太清楚。

  能源价格上涨主要原因还是供应不足,需求增长比五年前市场的预期快得多。能源涨价会带来通货膨胀的上升,还会影响收入分配,特别是能源消费国向能源生产国的收入转移。能源涨价在长期内对于提升能源供给、改变能源消费方式、刺激替代能源的技术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对于中国这样的能源进口国来说,其对宏观经济的总体影响是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同时、相对来说收入下降经济增长放慢,它还可能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

  黄益平:不同的物价上涨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如食品价格上涨,可能是受到供应紧张,或者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电、石油的价格则是因为一直受到政府的调控,因此其价格可能并没有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物价出现全面上涨,不排除是因为经济增长过快。在政府接连推出紧缩措施的情况下,第二季GDP增长都还达到了11.9%,远远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的10%。这显示,经济过热的风险在大幅提升,迟早会给通胀造成压力。

  陶冬:世界上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每天可以生产的东西只能以单位数增长,但是流动性的涨跌要比它大得多。由于央行连续几年以每年2000-3000亿美元的规模注入流动性,过多的流动性因此形成。而在实际物质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流动性增长速度的时候,价格就一定表现为上涨。

  这是一个大环境,当然在这个大环境下面,有许多更细节的原因。譬如生猪价格,是在多年的价格低迷情况下,供求失衡,再碰上瘟疫,就造成了价格的突发性变化。而房地产市场,政府打压了几年,土地供应少了,建楼的速度慢了,最后

房价涨了。但归根结底,通货膨胀上升,是因为流动性过剩。同时,负利率又将流动性从相对平稳的银行储蓄中挤了出来。

  诸建芳:有三个因素助长食品类价格增长:消费需求的增强;货币环境的宽松;通胀预期的逐渐形成和加强。经济深层次的问题是由要素价格低估引起的,资金价格利率、资源类和工资水平偏低;投资回报率和企业盈利水平过高,刺激投资过度增长,引起产能扩大和出口激增,并引起外贸顺差增大、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

  通胀水平会否加重

  记者:今年底、明年的CPI水平会有怎样的趋势?通胀水平会否继续加重?

  高善文:CPI在3季度可能还比较高,4季度以后会缓解一些;就明年的情况看,受粮食等价格可能上升或继续上升的影响,总水平仍然不低,但核心通货膨胀方面的压力并不太大。

  下一步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层面的可能趋势将是:食品价格因素导致的CPI上涨过程还将持续几个月的时间,在年底前后可能进入稳定下降的过程;PPI将继续年初以来稳中有降的过程,但年底以后受外部需求重新加速的影响可能触底回升。

  陶冬:我认为今年中国的CPI升幅可能会达到6%。

  黄益平:不排除通胀短期内会有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我们看到的非食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不觉得这会成为特别大的问题。因为食品价格受到季节性因素及供求因素影响,这和我们所说的经济过热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通胀水平过高,生产成本上涨会较快,对收入分配也不利。

  诸建芳:预计三季度的CPI水平将是今年最高的,四季度将会缓和一些。

  治本之策是什么

  记者:政府治理通胀的治本之策是什么?

  高善文:应该说汇率是治本之策。如果汇率动得比较慢,其他措施当然也有一些空间,比如增加

股票供应、增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消除瓶颈约束、控制信贷供应、提升利率水平等,但治理效果要打不少折扣。从根本上看,逐步建立更加自由浮动的汇率形成机制,从而把中央银行解放出来,并增强其独立性,这是长期维持价格稳定的基本策略;在短期内,加快汇率的升值进程会有比较正面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粮食、能源等的价格波动,根本上要靠市场力量来解决,中央银行或者政府并没有太多的有效措施,中国的情况是这样,美国也差不多。美联储影响力那么大,面对能源价格,它也没太多的好办法,顶多能做的是始终保持警惕、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努力保持核心通货膨胀水平的基本稳定。

  褚建芳:经济内部结构的调整,还是回到要素价格的重估。目前要素价格偏低、呈现扭曲的状况,资金和资源品、工资汇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低估。短期政策,应对价格上升对供求双方的反应,食品还是供给出现问题。应对不是控制价格,加大供给。对低收入群体给予一定补贴,比如猪肉价格上涨有利于农民的收入增加。中长期来看,核心CPI更值得关注,要素价格重估让其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对今后价格走势都是有利的。

  黄益平:除了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外,更重要的是解除经济活动中的扭曲现象。目前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过快就比较令人担忧。因此我认为人民币应该进一步升值。人民币升值未必能够完全解决贸易失衡的问题,但如果人民币不升值,问题会进一步恶化。这还涉及到政治问题,毕竟作为一个大国,中国还要处理好与各个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关系。

  陶冬:除了利率正常化外,汇率政策也须正常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更具弹性。只有这样,央行才不需要为了干预汇率,每年向市场注入2000-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我认为,调控政策可以多样化,无论是汇率政策、利率政策还是财政措施以及其他行政手段,都应该针对流动性过剩这个病根。

  记者:上周五央行的加息和国务院将利息税率从20%下调至5%,是否足以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黄益平:这些措施有助于平抑物价,但现在就下个已经足够的结论似乎为时过早。央行已经连续多次加息,物价上涨速度却在加快。花旗预期今年内央行还会再加一次息。通常,中性的利率水平应该是实际利率在2-4%之间,而目前中国的长期和短期的实际利率基本上是在0左右。

  陶冬:中性的利率水平应该是通胀率加上1-2个百分点。中国的通货膨胀是4.4%,而上周五加息后,基准利率只有3.3%,实际利率仍为负值。中国的利率在把所有利息税除掉后,还应该上调2-3个百分点。估计中国今年至少要加息两次,明年再有一次。同时,增加对外投资有助于降低国内的流动性。但对外投资要非常小心。如果稀里糊涂高价买了国外的资产,招致的损失将会极其庞大。现在海外不少资产也已经出现了泡沫。

  CPI编制有问题吗

  记者:老百姓普遍感觉近期食品、住房、教育等价格快速上涨,远不是政府公布的水平,您认为我国的真实消费物价被严重低估了吗?

  黄益平:过去我们曾做过简单的评估,官方数据有可能低估了通胀水平。

  高善文:就CPI的水平而言,特别是核心CPI的水平,可能有一些低估,但其趋势基本可信。

  储建芳:要看从什么价格来看。CPI水平大体反映目前的状况,但单独某项价格比如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是比较大的。粮食和食品价格的冲击造成目前的结果,实际上,粮食和能源化使用、今年的气候条件以及疾病等都是造成价格上涨的原因,短期供给出现了问题;从价格趋势来看,市场更多关注食品价格,但从通胀趋势来看,应该对核心CPI给予更大关注。

  记者:目前我国CPI编制是否存在问题?

  易宪容:有人说,如果从核心CPI(即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成本的CPI)来看中国物价指数问题,那么目前中国的CPI上涨应该是很平稳的,因为这次CPI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结果。但是,这些人是否想过,中国CPI指数体系与发达市场体系下的CPI体系是差异甚大的东西。用两个不相同的东西作比较意义是不会太大的。

  在这变化的现实经济生活面前,官方的CPI数据编制的滞后与非科学性早就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目前中国的CPI仅是根据1993国民经济计算体系编制的,它与现在的居民消费模式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在这点上,与美国的CPI权数的确立与编制模式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中国的CPI指数体系与国内居民的实际消费品构成相差很远。

  总之,目前官方CPI指数体系编制严重滞后于现实的居民消费模式,滞后于国际CPI编制科学的发展,不少是旧有的计划观念的构想,其科学性当然令人十分怀疑。用这样的数据来进行判断与决策,可能成为当前经济决策的失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针对中国CPI指数体系的问题,重构这个指数体系早就势在必行,而对旧CPI体系的修修补补不可能提高CPI体系的质量。可以说,中国旧的CPI指数体系的结束也意味着中国“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的结束。

  褚建芳:居民消费支出匹配、采样要与目前经济实际水平一致,要具有现阶段的代表性。有必要进行完善,更符合现实的要求。

  高善文:需要明确的是,即使在国外,房地产价格的升跌也不计算在消费物价指数中,这涉及到编制CPI的理论基础等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说在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升的背景下,其测量结果与公众的感知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但这并不说明CPI的编制和测量有问题。

  贫富差距会否扩大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通胀还是资产泡沫,都会严重伤害中低收入者而有利于富人,使得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社会矛盾可能进一步积累,您对此如何评价?

  高善文:通胀和资产泡沫当然都会影响收入分配,但未必就是严重伤害中低收入者而有利于富人,需要分析具体情况。例如粮食涨价农民可能会获利,但农民并非富人。面对房地产涨价,社会的中产阶级的压力都比较大,相对获利的是已经买房的人、受损的是没有买房、但准备买房的人,这中间也不简单就是穷人和富人的问题。

  应当说现在中国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偏大,面对通胀和资产泡沫形成的收入分配效应,部分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更低一些,需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收入分配格局也需要采取措施来逐步治理,从而最终形成纺陲体的分配结构,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陶冬:通胀从来都是一个劫贫济富的东西。因为富人和穷人在收入方面的差别很大,通货膨胀是不利于安定团结、不利于和谐社会的。

  褚建芳:除去存款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通胀对弱势群体和中低收入者形成较大冲击,对其利益有一定的侵害。富人可以投资于房地产,由于弱势群体资产配置都在储蓄方面,因此通胀对其很不利。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