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悄然走近的涨价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04:16 金融投资报

  前一阵子有一首叫《方便面》的歌在年轻人中间很是流行。在这首歌的MTV中,说自己“没有车也没有钱”的男主角深情款款地对女主角唱到“虽然我所有家产最多的是时间,能和你分享的甜就是一起吃泡面,但是我的调味包还有惊喜和浪漫……”对于许多追求简捷生活方式的人来说,对于许多中低收入者来说,方便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着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在近期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不断上涨,方便面也涨了价的情况下,许多人再唱起《方便面》这首歌时,就少了那份甜蜜和浪漫,而增添了不少的苦涩和无奈。

  市民:菜篮子压力越来越大

  一段时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突破了通常被认为是“警戒线”的3%以后,成为了舆论和民情关注的热点。

  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5%,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6月份增幅更达到4.4%,再创32个月以来新高。

  

商务部25日发布的监测显示,7月16日至22日,全国食用农产品中,除水果价格下跌外,粮食、食用油、肉类、白条鸡、鸡蛋、蔬菜、水产品、白砂糖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感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

  原来每碗3元的抄手现在卖3.5元,原来1.5元两个的韩包子现在要卖1.8元,原来15元的“名小吃套餐”现已涨到20元……闻名全国的成都名小吃最近悄然涨价,其涨幅普遍在20%左右。旗下拥有20多个中华老字号的成都饮食公司老总肖崇阳说,这是成都名小吃近10年来第一次集体涨价。

  近日,全国方便面行业价格大调整也开始启动。记者在成都的部分超市看到,许多方便面已经提价,统一的中低档次的平价面平均上涨的幅度为两成,康师傅袋面价格调幅平均约11%-13%,如珍袋由1.5元涨价到1.7元,涨幅13.3%、面霸袋面由1.8元涨到2.0元,涨幅11.1%。方便面的涨价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在超市挑选产品的很多顾客都在谈论着近期涨价的问题,甚至有消费者质疑,此前有些方便面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已采取“减量不减价”的办法变相涨过价了,此番是否是借机提价呢?

  本轮物价上涨之所以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应且影响广泛,在于群众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有了压力,就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青年报》的消息说,最近一项全国调查显示,90.9%的人对粮油肉蛋价格上涨有切身感受,78%的人认为粮油肉蛋价格上涨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物价的持续上涨,让人们对未来物价的走势也十分关注。

  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我们分析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和影响价格下降的因素是并存的,既有上涨的因素,也有下降的因素。相对而言,可能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稍微多一点。但是,总体水平我们感觉到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当中缓慢上涨。价格总体水平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最终的幅度取决于秋粮。

  对于目前的物价上涨是否已经构成通货膨胀,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是食品价格,甚至仅仅是肉价带动的物价结构性上涨;有的认为CPI连续超过3%,已经构成通胀。不过,多数学者认同应该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全面通货膨胀降临。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与2004年通货膨胀相比较,目前物价上涨特征不同。2004年通胀是CPI上涨伴随PPI更快上涨,整个社会无论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价格都在上涨。而且,当时出现了粮食价格供求的巨大缺口,粮价涨幅创9年最高。而目前PPI仍在下降;粮食供求也未出现巨大缺口。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下半年国际油价上涨带动国内价格走高,粮价也受到国际粮食储备下降影响出现快速上涨,则不能排除通货膨胀的范围和程度加深。李慧勇认为,尽快采取措施遏制“涨价风”蔓延十分必要。

  期盼:系统化解决物价上涨压力

  日常必须的消费品价格居高不下,普遍性的物价上涨,不但给低收入群体带来了生活压力,甚至已经影响到不少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

  前些时候,中国劳动学会发布消息称,中国职工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平均年增长12%,远远超过GDP、CPI指数。这个消息立即引来质疑声一片。有调查说,近九成的被调查者对此不认可,更有近一成的人说自己“不涨反跌”。连有关专家都认为这个数据缺乏充足的依据,而且会掩盖不同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因此,12%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不足为决策依据。

  更重要的是,我国现行工资统计范围不包括工资水平偏低、增长较慢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这恰恰排除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中低收入者。中国劳动学会薪酬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估计,“如果将农民工群体以及其他灵活就业者纳入统计口径,职工平均工资大约会下降20%”。

  现实中,高收入者毕竟是少数,从全局着眼,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考虑,对物价上涨当然不能掉以轻心。

  有专家指出,为应对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的生活压力,各地出台了各种救助低收入者的预案,充分反映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不过,发给低收入群体临时的“救命钱”,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物价上涨带来的矛盾和压力问题。要系统性地减轻物价上涨的压力,除了要提高工资外,还应有税收的减免、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配套措施。我国税收收入占到财政收入的95%,但社会保障体系却还不完善,使得国民的工资很多要用来支付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支出,这些都会消弭工资增长的实际利益,让提高工资的实惠只是停留于表面上。所以,要真正提高工资,还要少收税,多提供社会保障,这样方能减轻物价上涨的压力。

  前不久,国务院宣布降低居民储蓄利息税率,央行同时宣布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两个政策同时出台,有助于维护物价的稳定,让普通百姓从中得到实惠。人们希望在工资增长上,政府也能拿出这种气度,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分享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曾建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