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画廊功能已被削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6:06 金融投资报

  文化部市场司综合处副处长李蕊说:“文化部下一步要做的是对已评选出来的画廊进行回访,不能坚持规范经营的画廊撤销诚信荣誉。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在中国本土经营中国主流艺术的画廊进行国际推广,让中国优秀画廊立足于国际舞台。”

  缺乏国际竞争力

  除去拍卖之外,国际国内的画廊博览会、艺术沙龙均在春天抢先开办。在当下传播无界、运输发达的市场环境下,包括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内的资本交易的地域界限被抹平。国际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效益,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业界人士如此关注纽约苏富比、巴塞尔博览会、卡塞尔文献展等等的原因之一。

  但是由于中国本土画廊“腿软”,国际上门槛较高的画廊博览会对中国画廊一直持观望态度。上半年,“2007年东京国际画廊博览会”中,北京常青画廊占有一席之地;上海香格纳画廊入选“第38届巴塞尔博览会”。能够入选的画廊是在中国地盘上借中国当代艺术赚钱的外籍画廊,无须沾沾自喜,主办方也是看到中国当代艺术趋热及画廊先进的经营理念将其请进门。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早期并不被国际市场看好,国内市场混乱,无法增强收藏家信心。但值得肯定的是,林松、李国胜等受邀前去的本土画廊经理人,能够在博览会上吸取经验,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方能摆正自身的发展方向。

  展览“泛滥”

  越来越频繁的展览是目前画廊经营的一个普遍趋势。红门画廊的两个展馆展览交相呼应,老展馆展览还没结束,新展馆又传来展讯。某些画廊一年多达二十几个展览,展期一周的画展更如雨后春笋,蔚为壮观。当代艺术进入了一个展览泛滥时代?

  画廊办展览的目的是收藏作品、卖画、推介艺术家,对于大多数画廊来说,展览已失去了学术价值,变成了纯粹的“展示”,变成了艺术品拼盘和一次艺术品的集体出售。艺术家为了得到更多钱,画廊为了获取更大利润,批评家为了争取更为丰厚的回报,艺术家、批评家、画廊在艺术市场上自觉进入一种“合谋”状态。同时画廊又必须在保持自己的学术品位和满足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之间进行痛苦抉择,最终在金钱面前相互妥协。对于策展人来说,价码开出来不能不操作,面对各种层次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要说好话,策展人的解读变成画廊办展、推介艺术家的武器。

  胜者为王

  市场火热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上半年,北京798艺术区开业新画廊一周之内多达3家,但是在观音堂等地也有某些画廊迟迟不能开张或干脆关门停业。艺术市场再火热,画廊也时时面临经营不下去的危险。活跃在艺术市场的投资者,对艺术品的浓厚兴趣依然仅仅是出于经济嗅觉,参与艺术品交易的目的是将其当作

股票一样牟取暴利,而且这种现象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他们多采取急于兑现的短线行为,对艺术家缺乏了解便急于炒作,使艺术家得到过早过高的物质肯定。有些人认为这样突如其来的成就会导致艺术家创作停步,使艺术家与画廊双方受损。当艺术家富有了,就很难再突破自己创造新东西。来自纽约的中国艺评家强纳森·古德曼说:“这种现象在美国也曾有过,当时艺术家缺乏

  ‘独一无二’这个概念,对于艺术的独特性知之甚少。”画廊不能及时、正确地发挥市场导向功能,对艺术家创作干预过多,也是使艺术市场趋于恶性发展的原因。

  功能削弱

  当下的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拍卖之强势似乎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经营主体。最典型的是艺术品拍卖几乎被当作整个中国艺术市场的代称,成为艺术品特别是绘画流通领域的第一风向标。曾一时期,拍卖行担忧自己违背了传统角色、“抢镜头”、开始“塑造”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拍卖市场如此火爆几乎超越了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业。

  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成熟的西方艺术市场:由于中国市场的起步较晚,刚刚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画廊业正在建设之中,远没有进入繁荣阶段,更没有形成西方“画廊”概念中完善的运作机制和行业规则。许多当代中青年画家没有经过画廊的培育,直接拿作品到二级市场上拍出了惊人的价格,说明市场流通环节中一级市场“功能性”的缺失,甚至说所谓“一级市场”本身就是缺失的。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综合处副处长李蕊说:“文化部下一步要做的是对已评选出来的画廊进行回访,不能坚持规范经营的画廊撤销诚信荣誉。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在中国本土经营中国主流艺术的画廊进行国际推广,让中国优秀画廊立足于国际舞台。”

  中国画廊在空前火热的艺术品市场中,在国家大力扶持的条件下,将上得更高、扎得更深、站得更直,那时会发现,其实巴黎、巴塞尔、纽约……并没有那么遥远。 钟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