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私募投资方略新版:A、B、H中寻找比价洼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 10:2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上海报道

  “未来市场环境下,就是三个市场作战,A股、B股、H股,因为这三个市场具有联动效应,任何一个被低估都会有资金涌入。”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表示,“A股未来受政策压制的可能性很大,从5·30之后就陆续转战香港了,不过在9月份我们还会再回来。”

  由于香港和内地市场的比价效应以及近来对A股的政策压制,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开始转战港股,特别是原来内地市场的庄股,他们正蜂拥至香港。

  资金迁移

  “从5·30之后,我们就开始将大部分的资金转到香港市场,因为当时已经得知政策层未来会有比较严厉的措施来抑制A股的发展。”一家私募基金对记者表示。

  为规避外汇管制,目前香港券商或内地在香港有分支机构的券商,都能够帮助企业和个人开通香港账户。如果是企业法人开户,则由中国内地企业开具一张相应金额的银行本票,交由香港券商在内地分支机构保管,同时企业以法人身份在香港一家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在券商处开立

证券投资账户,香港券商负责联络港元的提供者,提供者将相应数目的港元存入该企业在香港的银行存款账户,企业确认港元到账后,内地的银行本票兑现。

  而私募资金,特别是以专户

理财形式的私募资金,一般都要求客户自行开设香港的个人账户,个人客户开设香港账户更为便捷,通过在香港有分支机构的券商,凭身份证和地址证明就可以开设,然后香港的券商会提供一个汇款账号,可直接将人民币汇入,香港方面负责将其兑换为港币或者美金。

  目前,香港市场上,凡是有主要业务在大陆的中国内地公司基本上都有中国资金的身影。但是各路资金偏爱的

股票却并不相同,一些私募在2001年就开始奋战香港的,他们一直都是三地作战,风格更稳健,更喜欢大盘蓝筹;而有些属于在这次牛市中起步的,他们则更喜欢博弈风险。

  比价效应

  事实上,一直以来,香港和内地市场的比价效应就相当明显。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47倍,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45倍;而香港主板和创业板市盈率分别仅为16倍和27倍左右,远远低于沪深两市。

  截至4月13日,40只A+H股份的A/H算术平均值为2.226倍,而3月30日A/H算术平均值仅为2.085倍,且H股较A股折价仍在扩大。

  从4月份两地市场交易情况看,可交易的39只A+H股中,A股平均股价为15.23元,H股平均股价为10港元,A股股价月内平均涨幅为14.9%,H股股价平均涨幅为6.95%,个股普涨表明H股有内在补涨要求。

  这样的趋势则一直延续到6月份。A股出现了从4300点到3400点的大幅调整,而延续至今,一直处于高位震荡。但与此同时,香港市场却出现了一波高过一波的走强行情,首都机场 (0694)、上海证大(0755)、东方有色(0230)等股票都有内地私募基金的身影。

  “未来是三地作战的行情,A股涨幅过大,就转战H股,H股涨得过猛,就该炒B股了。现在这三个市场联动十分明显,资金进出基本都不受到限制。”一家规模约3亿的私募基金表示。

  偏爱蓝筹

  “我们一般偏爱的企业是业务在大陆的蓝筹公司,对于一块钱以下的公司基本上不碰,风险太大。再就是做香港窝轮(Warrants),内地一些蓝筹公司的权证也有价值。”上述私募表示。

  不过,在香港市场持续火暴的情况下,在私募里也开始流传,“要将香港市场一块以下的股票消灭。”

  与大量大陆资金涌入香港相比,截至7月9日,中资股一枝独秀,国企H股及红筹分别上升5.7%及3.6%。地产及工商类股份也跑赢大市,分别上升4.9%及3.6%。公用及金融股表现落后大市,分别只升1.4%及3.3%。而且由于QDII会不断扩大额度及投资范围,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将流入香港市场。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