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QDII与“外投” 想说爱你不容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9:06 金融投资报
中国内地还是一个整体上并不富裕的社会,眼下经济决策者却为钱多了——过剩的“流动性”而发愁,这厢单向开闸把热钱引向香港及其他境外市场的QDII,那边又甩出一个更大当量的经济“原子弹”——发行1.55万亿元人民币特别债券,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用于组建中国外汇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外投”)的资本金。据说这一举动一为缓解过剩的“流动性”的困扰,把民间多余的钱集中起来由政府来操盘;二则利用快速增长的庞大的外汇储备,到境外金融市场去以钱生钱,让外储增值,外行听来这些主意当然不错,但内行稍一琢磨,不免会惊出一身冷汗——这样举世罕有的政府性金融壮举,经过严密科学论证和人大审议吗?将来出了问题,有谁担得起责任? 先说QDII,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是单向把钱往境外推,就是那些富裕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的香港、澳门)也还在不遗余力引进资金。开放金融市场没错,但你得双向开放呀。只让钱流出去不让钱流进来,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哪国哪时出现过?QDII第一阶段开闸香港H股市场,意在让把内地股市、房价炒得太火爆的热钱分流到香港及境外市场去。这边消息一出,那边H股立马持续暴涨,等于又一轮利益输送。这样的利益输送一直在进行,同一家中国内地公司同权的股票,初始股发行时H股、B股的价格仅为A股发行价的1/3——1/4,现在开闸QDII,炒高H股,酝酿红筹股回归,让香港市场的投资人大受其益。这等于是让内地的穷人去接济香港的富人,使人难免会有“还是做自由的特区人幸福”的感叹。 让内地的金融机构去玩QDII,他们能适应理性得多的H股和华尔街市场吗?在内地信息不对称的塘子(市场)里,还可以靠内幕消息、以与上市公司联手、做庄等混水摸鱼手段生存,在境外成熟、理性的市场上恐怕就不那么容易玩这些了。因此,我不对QDII抱多大希望,我宁愿投资内地基金也不愿去玩QDII。 再说2000亿美元体量的“外投”巨无霸,明面上是政府为解决外储出路和过剩的“流动性”的应急举措,实则是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分享外汇管控权上达成的同盟。财政部一直在以美、欧等市场体的外汇亦由那些国家的财政部管控为由,要求介入过去由人民银行掌控的外汇管理。“外投”终于找到一个分享模式,由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共同操盘。即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又兼有资本经营者的身份。“外投”不仅体量、规模惊人——最初的盘子就达2000亿美元,惊世骇俗,而且其模式也举世无双:把民间的1.55万亿人民币资金集中起来,由官商——财政部与人民银行操盘的“外投”来经营,向海外金融市场投资,也就是由官商来充当庞大民间资金的批发商的角色。 且先不说那些人有无在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急风狂浪中搏斗生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智慧,光是谁能制约他们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在缺乏民间制衡机制和问责机制的背景下,谁能保证这么庞大的资金不被乱用和投进吃里扒外、利益输送的黑洞?前车之鉴太多了,看看各省市前些年搞的国际外经公司、“窗口公司”和“中”字头的外经公司吧,现在还有几家是活着的?尽管它们既有行政权,又有市场垄断权,结果大多很快被内掏外挖蚀垮,如“中川国际”之类,太多太多了。 财政部、人民银行要当资本玩家,而且还要玩世界最大的。想想看,2000亿美元的初始资本,即以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玩过的60倍的杠杆玩法,可以购买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际金融资产,完全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狂风巨浪了。但资本玩家真的那么好玩吗?那个由世界金融投资市场的“神童”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世界一流操盘手“梦幻组合”的LTCM(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初始资本也仅12亿美元,在其鼎盛时期增长到48亿美元,但1998年一个小小的意外——俄罗斯金融风暴,就使LTCM的资产在极短时间缩水90%,仅剩5亿美元。幸得美联储拯救及时,调动十几家银行注资,才免于倒闭。一个盘子仅几十亿美元的LTCM,就使美国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而一个2000亿美元初始盘子的中国“外投”,又是由一些缺乏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经验和缺乏制度性监督制约机制约束的人来操作,一出事就是天大的事,谁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今天财政部、人民银行的决策者那时候又有谁去负责任? 从还在“内装修”阶段就试水“黑石”的操作模式看,“外投”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同行中去找“二包”,亦即是把资金批发给一些国际投行。这种模式是最不保险的。“黑石”只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二、三流机构,将来“外投”也肯定要找高盛、大摩、美林这些机构“二包”。但“二包”人家也给你保不了底呀!如果再出现“外投”的人为了个人吃好处输送利益给“二包”机构,2000亿美元的“外投”的风险大着哩!不妨把不中听的话说到前头,先敲个警钟,算是打打“预防针”。将来“外投”要是不出大事,那既是中国国民的万幸,也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万幸。□羊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