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加息已不是调控流动性最佳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 15:38 南方都市报

  财金宏论

  预计央行后续货币流动性调控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加息会越来越谨慎,或许,加息已经不是现阶段调控流动性的最佳选择。

  千亿定向央票近日发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后的紧缩政策——加息,很快也将出台。的确,选择在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前的星期五突然发行数量庞大的回收流动性的央票,强化了市场人士对本周加息的预期。但如果认为千亿央票替代了加息的部分作用,有效控制了信贷投放过快增长,加息是否还是下一步必然且紧迫的选择呢?5月份,由于CPI创出年内新高3.4%,市场一度风传6月份将加息。但央行的实际行动表明,加息起码不是其过去两个月最好的政策选择。实际上,由于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加息对调控通货膨胀、减少流动性过剩的效果难以预测。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7.1%。但是,6月份依然将超越警戒线的CPI不得不引起警惕:通货膨胀似乎就要“猛虎出笼”了!而通胀的另一种表述就是“货币贬值”。

  对外急剧升值与对内不断贬值共存,国际收支领域失衡,严重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绝对提高了流动性水平,使得央行不敢轻易使用加息这一调控手段。

  今年以来,央行两次加息、五次上调存款

准备金率,但股市越涨越高,加息对调控流动性的效果不大。最近一次加息也未能阻止居民储蓄往股市里跑,因为投资的回报率远远大于利率,这就大大降低货币政策的效率。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有着浓重的“加息情结”,凡是经济过热,必然指望加息。但加息能改变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吗?如果央行频繁加息,将导致中美利差缩小,本就对

人民币升值趋之若鹜的海外热钱将由此更大规模地涌入中国。

  实际上,央行正以另一种思路调控宏观经济。先是调整

出口退税政策,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接着又筹备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旨在冻结流动性;而QDII的推出使得投资多元化,分流了部分资金;取消利息税也将使存款搬家放缓,负利率改善。

  针对股市,有关部门严查违规信贷,上调印花税,加快新股发行,引导红筹回归,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落到实处,又不会伤及“无辜”。

  目前这一连贯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慢慢发挥了作用,居民存款搬家得到有效控制,贸易顺差未来有望减少,这使得此前两个月虽然加息风声四起,央行仍岿然不动。

  从近期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力度减弱看,预计央行后续货币流动性调控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在继续协调公开市场操作、外汇掉期业务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卖出特别国债回笼货币。预计央行加息会越来越谨慎,或许,加息已经不是现阶段调控流动性的最佳选择。

  本报经济评论员 戎明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