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政府不应调控股指 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但有为 “中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但政府不能以股指为调控目标”。这是15日清华大学2007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研讨会上专家们的一个共识。 由于近期有关股市的话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此次会议也破例把股市的发展列为首个议题。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内的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参与了讨论。 需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刘纪鹏认为,现在采用的宏观措施紧紧围绕着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而过热的背后实质问题是中国的融资结构不合理,即间接融资比例过高。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直接投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让崛起的中国有一个强大的证券市场为依托。”刘纪鹏指出。他认为,资本市场才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道。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则指出,商业贷款更适合固定资产投资,但不适合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创新类投资。而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转变,中国必须解决创新类企业投资渠道问题。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中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和必然。 不能以股指为调控目标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政府以股指为调控目标的时候,这个制度建设是没法开展的。比如说监管,如果它是以股指为目标,监管单位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到位。股指成为监管手段,而不是维护市场纪律的意义。”谈及政府与股市的关系,许小年的观点很鲜明。 正因为如此,他指出,要想加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府要退出市场,不能再以股指为调控目标。“要想发展中国直接融资,政府首先要退出,要切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刘纪鹏认为,当市场由“快牛”变“疯牛”的时候,市场手段的平衡仍然由政府决定。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判断这个市场已经疯狂了,多种政策的密集出台会打击人们的信心。“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股指,而是交易量跌到600多亿元。流动是资本市场生命所在,如果没有一个交易量,未来的半年到一年,我认为这个过程是不容乐观的。”他指出。 加快制度建设极为紧迫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中国的当务之急,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许小年认为,从这两点共识出发,现在讨论更多的是应该怎么样进行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以更快发展直接融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目前股市正在从去年到今年恢复性的升温转向一个规范性和健康发展的模式。在这个转变当中,市场出现了一些振荡,政府要做的就三个,第一是基本制度的建设,包括进入股市的门槛的降低等;第二是加大打击违规资金的力度;第三是解决资金流动性过剩。 范剑平认为,尽管股市的很多制度性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也要看到制度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举例说,现在中国股市收益模式这个制度安排离成熟市场太远。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会有这么高的换手率?就是我们现在的收益模式制度性安排,恐怕没有一个人可以通过长期投资来获益,只能通过股票买卖差价获益。”范剑平认为。 为此他建言,未来的改革,恐怕政府要淡化对指数的调控,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制度建设上。更多注重高速度优质增长的公司,还有要提高红利分配的比例,让大家通过长期持股获得更好的收益。另外,要统筹考虑我们的红利所得税、印花税等等改革的方案,使得我们的税收模式能鼓励大家长期投资、长期持股,而且是持有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抑制短期投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