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谨慎看待高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4日 05:0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毋庸讳言,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业的利润率与坏账率总是与宏观经济冷暖密切相关,实在是一项很典型的的周期性行业。银行业要摆脱这一被动局面,发展中间业务无疑是根本大计。

  因为从理论上说,中间业务不涉及商业银行的自有资产,而是以中间人的身份收取各项手续费,所以无论经济周期起落,银行总有一份固定的非利差收入。但是中国银行业目前的中间收入的大增长与资本市场的大牛市密切相关,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疯牛行情不再的第三和第四季度,银行中间收入增速能否续写辉煌,值得担忧。

  日本、台湾和东南亚的历史告诉我们,本币升值都将促使股市大牛,而领衔上涨的则是房产股和金融股。事实上这是一个互相激励的正反馈现象———股市火热带动银行和券商中间业务收入增加,银行和券商收入增加又推高其市盈率和估值,进而带动股市更加火爆,如此循环往复下去,非理性繁荣越发昌盛,直到泡沫破裂。

  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股市疯狂大牛市之际,一家台湾本土的银行———中国国际商业银行在泡沫最高峰时,总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等5大美国银行市值的总和,虽然其净利润只有这五大银行的5%。同样,在日本泡沫经济最疯狂的时候,野村

证券的市值超过了美国所有
股票
经纪公司的总和。如今看似很荒谬的估值,在当时却是有着高速增长的业务收入为支撑的。

  当然,立足于快速稳健增长的

中国经济,中国银行业的前景无疑是无可限量的,中间业务收入比例增加也代表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但是,中国银行业要达到跨国银行巨头的盈利水平和盈利结构,无疑还需跨越几个经济周期,历经多次风雨。目前如此之高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更是不易保持的。

  (张若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