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以整理时间换取调整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04: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阿琪

  4335、4312点和3404、3563点,双底与双头对峙下的拉锯震荡,预示着市场仍处于长多对短空的分歧状态。并且,以目前的市场基本面背景、资金流动状况、整体估值水平及结构性调整的程度等方面来看,行情结束震荡再度突击新高尚待时日。

  新管理办法稳定市场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非流通股约占市场总股份的67%,其中约有15%的非流通股为“小非”。在股改时,绝大多数公司的“大非”都承诺第一年不减持,第二年不超过5%,第三年不超过10%。而新颁布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规定,总股本超过10 亿的上市公司,一次减持不超过5000万股,且三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3%;总股本低于10 亿的,连续三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5%,较之“大非”原先的承诺更严格。如果按此《管理办法》的减持上限以及目前的股价来测算,未来3年内约有7000亿元左右的“大非”减持规模,加上“小非”的减持规模(如果“小非”在3年内全部减持掉),3年内的总减持规模也就在8000亿左右,如果再按3年分摊,同时考虑不是所有的“大非”都会减持,新《管理办法》下的减持规模完全在市场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更主要的是,通过《管理办法》测算的最大减持规模及其《管理办法》颁布的本身,使市场很明确地看到了管理层希望股市平稳发展的旨意:一方面通过《管理办法》的颁布,告诉市场将进入“大非”陆续减持时期;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办法》的实施来控制“大非”重磅减持给市场带来冲击,从而达到遏止急涨急跌,稳定股市使之长久发展的功效。

  需“多一只眼睛”看H股

  从6月中旬开始,伴随着A股的回落调整,H股行情却借助于QDII政策的推进风生水起。种种迹象表明,在QDII资金还在组织之时,已经有许多内地资金赶先“北水南调”。其中,早在3、4月份就唱空A股的QFII机构,在本次港股行情中“又起了个大早”。QDII政策的实施,以及大量跨境资金的流动有助于弥合或者收敛A、H股之间的差价。因此,在QDII政策未施行之前,泡沫性上涨的A股行情可以无视H股的存在,走出高溢价行情。但在QDII政策推行,并且已经有大量资金过境交易的情形下,我们不能再忽视H股给A股带来的潜在影响。对照最近一个月A、H股行情,在资金流动、估值差异、政策背景不同的情形下,但凡H股大涨,则A股至多是小涨,更多是盘整;但凡H股一有调整表现,A股至少是小跌。这给我们带来一个警示:A股本身就高溢价于H股,若后期H股或受估值影响,或受国际资本进出及其国际性投机客操作的影响而出现下跌时,则必然会对A股带来震动。

  因此,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已经不能忽视此因素的潜在影响,在关注A股波动之余,需要“多一只眼睛”看着H股行情的动静。

  波幅与成交量仍将收敛

  自从5月份以来,股市就一直处于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市场调控政策的旋涡中,以至于每到下半周市场就会高度敏感,从而使行情到下半周就会定期发作“癫痫症”。现在,行情刚消化了《管理办法》,又将面临6月份CPI指数、贸易顺差、信贷情况等多项数据的公布。市场依然处于烦恼期,行情依然处于多空分歧的磨合期。从主观意愿上来说,股市中人都希望行情能早日结束调整,再行上涨牛途。但从理智上来说,经过2年多上涨后的结构性调整不能苛求其1、2个月就能结束。并且,由于市场能给予和能承受的调整空间并不大,这就更需要行情以时间来换取调整的空间。因此,阶段性行情依然是个区域性震荡的趋势。

  随着市场恐慌效应和乐观情绪的双重收敛,区域性震荡的波幅与行情的交投量也在双双收敛。历史上,无论是1997年5月份,还是2001年6月份,每一轮在“散户潮”中结束的跨年度牛市行情,其转入调整后的地量水平较之行情鼎沸时天量水平的比例均在1:8左右。按此参照比例,目前行情的交易量虽然已出现显著萎缩,但远未到“缩无可缩”的程度,这说明后期行情仍有缩量整理的过程。伴随着成交量水平由高到低的逐步减缩,在个股层面上,无论是“5·30”之前展现的是规模性行情,还是“5·30”至今表现的是结构性行情,后期在中报效应影响下演绎的将更多是独立性行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