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百姓不应为高校债务双重买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07:3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毕舸

  通过对30多所高校的调研,全国政协常委会近日公布了一份高校负债问题的报告。报告称,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2500亿元左右。报告建议,应尽快着手对高校贷款实行贴息政策,由中央、地方和高校各自承担2%左右的利率负担,同时国家发行1000亿元的教育国债,这样中西部义务教育的欠债和高校的合理贷款就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全国政协常委、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一段话耐人寻味。当记者问“发展冲动为什么会偏离实际承受能力?”陈回答说:“这显然和目前体制有关。高校不做大,知名度很难打开,受国家的重视度就不够,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都要少。”

  由此看来,各地高校“负债式做大”的“正面效应”显然是非常巨大的,不但盖起了一流的楼堂会所,看上去倒也气势恢弘,而且即使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估计也将由民众买单了。通过发行千亿国债来为高校债务“减负”,成了其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百姓不应为高校债务双重买单。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十年后的今天,上大学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人生荣耀与跨越,更意味着沉重的学费负担,尤其那些中低收入家庭将在漫长的未来四年,面临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债务大山”。而近日有关贫困大学生接受资助的问题,教育部门还与媒体民众之间发生一场激烈论争,可见贫困大学生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民众为“大学产业化”买下如此巨额的单,当初的政策制订者是否扪心自愧?

  何况,高等教育盲目扩招所造成的师资质量下滑,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结构性矛盾,让家长和学生们在付出高昂学费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要为缩水的教学水准再次买单。沉重的代价于学生是刺痛,于高校则是责任转移,这种广义的社会不公平现象,何时得以纠偏?

  国债是由政府发行的债券。与其它类型债券相比较,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国债也秉承“按本(金)付息、定期偿还”的原则。国债本质上是以全体纳税人支出为基础,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及红利的一种模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000亿元的教育国债,是从纳税人贡献的政府税收、公共财政中支出,向高校提供的全民补贴。如果加上利息计算,民众为高校所买的单不止1000亿。

  即使1000亿教育国债的计划得以实施,就能真正缓解高校的债务困境么?由于盲目扩张的成本可以轻易转嫁给政府与民众,高校粗放式、大跃进扩张势头只会继续膨胀,更多的政绩工程会上马,更多的债务将滚滚而来,反正开销者与买单者是两个独立主体,高校透支经济资源的胃口将更大。要遏止某种利益冲动,必须掐断其利益输送管道,并让其承担相应的惩罚。但发行1000亿的教育国债,违背了以上的基本原理,把高校债务风险不合理地变成全民负担,变相纵容了高校的“负债式扩张”,民众一次又一次地为高校买单,高校在利益暗示下继续笑纳、欠债并快乐着,这是一条看不到希望尽头的路,也是违背制度常识的悖论之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