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理财意识迅速觉醒 券业脱胎换骨基金如虎添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06: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周文亮 李烨

  如果说眼下的证券市场是“日月换新天”的话,那么作为市场的主力机构,包括基金、券商、QFII与私募基金等各类机构主体,着实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自2006年以来,券商就像离子飞奔在中国证券市场这个加速器中,伴随股指的节节攀升,券商盈利速度越来越快。券商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与盈利已经是去年的好几倍。而基金从成立以来的买方市场走向了卖方市场,国外都不曾出现的开放式基金比例配售今年在国内大行其道。私募基金甚至打出了千万年薪求才的招聘启事。QFII同样是挤破门槛,额度由100亿美元增至300亿美元。

  发生在主力机构身上的这些变化,正演绎着牛市新的格局,也预示资本市场的纵深发展。

  券业脱胎换骨

  改变几乎是一夜之间,仅仅在两年以前,整个券业哀鸿遍野。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4年度114家券商实现营业收入169.44亿元,利润总额-103.64亿元,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149.93亿元。净资本453.41亿元较2003年减少近一半。利润总额排名前20名的券商合计盈利仅13.87亿元,尚不及2006年国信证券一家的盈利。不断曝光的挪用保证金等违规事件此起彼伏。

  证券市场的整体复苏和始于2004年8月的券商综合治理拯救了券业。风险控制、法人治理、净资本核算、行业规范与创新核准制等综合治理措施对症下药,一批劣质公司在破产、关闭中出局,一批创新和规范类券商脱颖而出,行业步入复苏。

  行情的火爆使券商行业彻底摆脱了前几年全面亏损的状态,且盈利惊人,仅中信证券一家2006年盈利就达23.7亿元。证券公司前20名2006年扣减资产损失后的利润总额超过230多亿元,净利润超过185亿元。而国泰君安最新研究报告预计,今年券商全行业盈利将超过千亿。

  业绩仅仅是一个侧面。综合治理完成后的证券业在净资本核算、保证金独立存管、创新业务开展等政策指引下,修补了自营、保证金挪用等风险短板。通过IPO、借壳、发债和增资扩股等措施,行业整体实力大幅提高。资产管理、权证等创新业务展露头角。行业信心和凝聚力空前高涨。以中信证券为龙头的一批优质券商开始找准自身方向,进入领跑状态。

  基金如虎添翼

  与券商的红火新生活互相辉映,去年以来基金业的成长也如虎添翼。现有57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已接近2万亿元,而去年初中国基金业总资产约5000亿元,一年半时间,中国基金业资产规模增加了3倍,实现了机构投资者超常规发展的大目标。

  今年以来,基金销售形势喜人。与往年基金销售走街串巷、大力推销相比,今年基金持续旺销,新基金大多一天售磬,限额百亿的新基金,也不得不选择“限额发行、比例配售”的方式发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24只新基金募集的资金高达近2000亿,而去年全年49只新基金发行规模也只有1954亿。去年市场为出现百亿新基金欢呼,而今年百亿新基金则司空见惯。

  

理财意识迅速觉醒

  基金空前热卖是国人理财意识迅速觉醒的表现。基金作为大众

理财产品深入人心。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去年
股票
型基金的业绩取得大丰收。运作满一年的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净值增长率达到109.83%,创下1998年新基金诞生以来的最高纪录。2006年有4只股票型基金的年收益率超过150%,9只基金的年收益率超过140%。今年上半年,股票方向基金总体收益率达70%。

  作为理财工具,基金分红为投资者实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已分红892.75亿元,远超过去年全年的651.47亿元。在全部307只开放式基金中,有26只分红额超过10亿元。

  封闭式基金首次实施季度分红。以往封闭式基金分红每年一次。去年封闭式基金修改了分红条款,年度收益分配至少两次。今年以来,40只封闭式基金中已有7只实施了季度分红,共分红34.5亿元。

  私募如雨后春笋

  QFII挤破门槛

  与券商基金一样,今年以来私募机构与QFII也十分活跃。截至今年3月31日,共有58家QFII,100亿美元的总额度基本用尽,随后在QFII不断申请增加投资额度的情况下,总额度增加到300亿美元。

  应当说,QFII不仅拿资金投资A股,更在于投资理念深深影响着国内市场。分析一季度QFII的持仓结构可以发现,目前QFII重仓股主要分布于具有较高景气行业的龙头股,而且QFII重仓股一季度业绩好于整体A股市场,且投资的股票都是绩优蓝筹股。

  现在,私募基金风头日劲。国信证券研究所刚刚完成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的私募基金大约占证券市场总交易金额的30%左右。

  虽然大多数私募基金仍处于“地下”,但其阳光化类公募基金运作方式日益明显:一是与信托机构合作推出理财产品;二是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经理加盟私募机构。由于私募基金的灵活性,一般认为,私募基金的收益率相当可观。可以说,私募基金成为当今市场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一类投资机构。

  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总是最敏感,当市场纷纷疑惑于4000点的估值泡沫时,却对券业另眼相看。最新的案例是,国都证券在增资扩股中获得5倍的超额认购。仅仅在两年以前,能获得中央汇金注资的是少数券商最大奢望,资金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券业。

  乐观并非没有依据,毕竟每天动辄上千亿的交易量谁也无法忽视。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大小非”解禁、GDP增长和证券化比例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对证券类资产的强劲需求,这些都给了券商广大的发展空间。红筹回归A股、中小板扩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对于非通道投行业务的需求逐渐增大,这为投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权证等创新业务膨胀将加速券业分化。

  然而当中国券业在今年8月份进入常规监管后,在资本实力分化加速、外资投行加速进入的大背景下,中国证券公司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行业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矛盾”,一位券商老总说。券商自身发展遭遇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国内券商做大做强离不开行业间并购重组。但随着证券市场兴旺发展,地方政府掌控证券资产意愿越来越强,券商之间的并购不断遭遇地域壁垒。其次是券业普遍存在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责权利不清晰的问题,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行业获得社会信任、大发展的关键。另外,券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人力资本重要性大过货币资本,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德邦证券总裁余云辉同样表达了外资投行进入的担忧,他认为虽然目前周期性繁荣掩盖了行业的短板,但中国券业监管应该首先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然后才有实力面对开放的竞争,否则中国券业将无法应对全面开放后外资投行的冲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