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保险业到内地掘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 09:18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尚晓阳

  回归十年来,香港寿险保费增长了3倍。比这更深刻的变化是,香港保险市场的领头羊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内地,很多国际公司把香港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跳板。在致力于挖掘内地巨大市场潜力的同时,它们也给内地尚不成熟的保险业带来国际化的发展理念。

  内地游客助力香港保险业

  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内地游客的支持。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2006年,香港的保险公司向内地来的游客所发出的新生保单保费大约为28.03亿港元,占2006年香港地区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5.3%。

  截至2006年底,香港共有181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市场经营者在连续几年减少后,在2006年有所增加,有16家来自内地和海外的保险公司进入香港保险市场。友邦、汇丰等外资公司一直处于市场前列。

  以保费收入计算,香港保险市场目前是全球第25大市场。截至2006年底,香港保险业的保费总额比1997年增长了1.7倍,保险深度达9.9%,保险密度2218美元,以人均保费支出计算,排名世界第15名。

  产险市场发展渐趋平稳。2006年产险业务毛保费及净保费达232.74港元和165.87港元,分别增长了3.2%和6%。产业业务整体承保利润28.79亿港元,同比增长15.2%。除飞机和船舶业务有亏损之外,其他业务均有承保利润。财产损坏业务为产险市场带来最大盈利贡献。

  人寿保险业务增长可观。2006年,人寿保险总保费收入1346.85亿港元,同比增长15.1%,约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8.3%。意外及健康业务是保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毛保费由上年的7.58亿港元升至51.98亿港元。有效保单保费收入达100亿港元以上的寿险公司有3家,市场占有率39.5%,最大十家寿险公司市场占有率72.5%。

  再保险面临多重需求。专业再保险公司毛保费收入有所减少,但整体承保利润同比微升。专业再保险市场业务高度集中,五大再保险公司在市场的毛保费占有率达81.5%。市场对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及其所提供的风险转移工具的需求不断改进,比如巨灾债券这类创新产品,已开始受到机构投资者欢迎。

  携手内地 双赢发展

  中国保险集团总经理助理、中保国际行政总裁吴俞霖说:“十年来,无论产险还是寿险,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差不多有八家都把注意力投向内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参与内地市场。”

  “很多国际公司将香港作为进入内地发展的跳板,把未来区域发展的定位放到内地。与香港保险市场相比,国内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很大。”吴俞霖说。

  由于不少保险公司刚刚参与内地市场,因此大多采取了“香港支持内地”的策略,也就是说,靠香港市场赚钱,然后用香港市场创造的利润拿来发展内地市场。中保集团可以说是这一模式的首创者。

  中保集团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的中资保险企业。2001年,集团子公司太平人寿和太平保险在内地复业。去年,集团旗下、一直列入外资公司名单中的民安保险去年也“变身”成为中资财险公司。如今内地市场已经成为中保集团发展的重心。2006年度,太平人寿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12亿元人民币,新契约保费突破100亿元人民币,顺利实现了在香港会计准则下打平盈利的战略目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