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十年回顾:内地企业促港股做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 08:08 中国证券报

  记者:邓小平讲过,香港回归之后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香港回归十年,您担任过赛马会主席,现在又担任港交所主席,一个人占了其中两样,感受是怎样的?

  夏佳理:其实舞我也是照跳的。

  在82年中英谈判开始的时候,我有很多朋友都对香港的前途担心,有的甚至在84、85年就移民了。但是我自己对香港很有信心。为什么呢?我做律师的时候,经常要去美国、欧洲、亚洲的很多地方,但讲来讲去,香港都是我的家。从历史上看,无论打仗或者是特别的打击,很少人会离开自己的国家。

  我也认为,香港在亚洲和中国具有特别的地位。内地七十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香港的生意陆续北移,到九十年代都发展得非常成功。香港是中国的香港,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

  香港十年的发展,比我预计的还要好。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SARS危机,但香港都成功走过来了。

  记者:您认为香港资本市场十年发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夏佳理:我想最重要的是2000年,香港联交所、期交所和结算公司合并成香港交易及结算所,合并使市场的监管得以简化。之后港交所上市,改变了过去会员俱乐部模式的操作,管理更加专业化,在风险管理、交易所服务、科技平台等方面更加成熟,透明度也大大提高。

  改革之后,香港交易所担当了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作为上市公司监管者,另一个角色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直接受香港

证监会监管。这个做法使市场制度更加成熟。

  记者:您如何看待1997年至2007年香港资本市场国际地位的变化?

  夏佳理:香港交易所十年的巨大发展,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内地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十年前,中国内地企业占香港总市值大约二成,平均总成交小于四成。但今天,已有373家中国内地企业(H股、红筹及非H股内地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大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三成;市值约占一半;平均成交则约占有六成。

  不同类别的中国公司在香港上市,使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有更多选择,石油、钢铁、金矿、汽车、银行、保险等各行业都有,这样,国际的投资者如果想参与

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可以在香港交易所投资这些中国的企业。

  去年10月,工商银行同时在香港和上海以“A+H”方式上市,这在全世界是第一次。如果工行是十五年前上市,可能是在香港和纽约,或者香港和伦敦,而不是在香港和上海。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发行集资,全世界的交易所和金融中心都看到了中国金融的发展。

  可以说,内地企业对香港这十年来的

证券市场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香港的交易所和金融平台也对中国企业筹集资金起到一定的作用。香港市场是通向国际市场的平台,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在香港上市而被国际市场认可和接受。我相信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和香港的平台是双赢的。

  记者: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不足或者还需要完善的有哪些方面?

  夏佳理:香港是一个国际市场,我们很重视与国际证券交易所市场共同发展。在今天来看,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是跟着英国的制度,或者与欧洲、新加坡、马来西亚比较接近,而同美国的操作则有所不同。你说的市场改革是陆续都有的,但会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呢?就未必。

  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创业板改革。我们咨询了市场很多不同的专业意见,大部分的回应是希望创业板改变成伦敦AIM市场,但是我们自己商讨之后,认为AIM模式与香港的环境不太适合,因为在AIM市场,监管的是投资银行,而不是上市公司,而香港一直是直接监管公司的。

  对于创业板改革,我们还会考虑,除了上市标准要求,其它的基准都与主板“归一”。不过,主板和创业板还是两个板,创业板进门时要求低一点,而进门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壮大,就可以转板到主板。

  另外,我觉得风险管理很重要,特别是要重视电子交易平台。近来陆续有一些大的交易所,包括东京、纽约、新加坡等,电脑平台出现事故,我们对此很重视,并在陆续检讨和改进。我们的电脑系统可以接受每日150万宗的交易,已超过目前市场最高成交的一倍以上,但我们也在考虑继续增大150万宗的最大容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