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槌惊天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05:43 金融投资报
———访上海拍卖行总经理林一平先生 在上海四川北路上一排不起眼的建筑里,上海拍卖行显得特别的惹眼,整幢楼是漂亮的扇形结构,面对马路的全是整排的落地玻璃。坐在林一平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对一个豁达、开朗,又从事着一份有一定神秘性工作的采访对象,真是一大快事! 扭转乾坤的拍卖 1992年3月,林一平出任上海拍卖行总经理。办公的地方是租来的,21万元的物资扔在仓库没有人要,等于就是亏损21万元。 “我其实就是被逼的,逼得我出去找市场。”林一平回忆过去还是显得很无奈。 他开始分析亏损的原因,而当时的拍卖行其实就是为了一些海关、公安、法院的罚没物资所服务的,但罚没物资牵涉的问题太多,沟通不好,也就是合作不好。 “但拍卖在国外在解放初期它的存在并不是为罚没物资成立的,它是一个市场机制的组成部分,拍卖行在市场上应该有适合它拍卖的东西,我们要解放思想,跳出去。” 为了解决公司的温饱问题,林一平决定把目光放向市场,在市场上找拍源,大家坐下来一商量,觉得应该拍卖那些紧俏的商品,于是就有了那时轰动一时的大哥大、BP机、汽车号码的拍卖。 但林一平刚开始时是要拍卖电话号码的,结果跟邮电局一联系,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说到这里,林一平的语气低了很多,到现在还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到当时的他有多痛心,更让他伤心的是别人根本就不知道有一家上海拍卖行,这狠狠地打击了林一平的信心,他决定一定要抢先一步拿到BP机的拍卖。 但林一平的想法在别人看来就是笑话,那时的BP机跟大哥大是这么一个概念,居民凭身份证登记,3个月到半年之内开通,货是供不应求,根本就不需要拍卖。 在上海通讯开发总公司,林一平上去了一次又一次,那公司的老总用各种理由回绝了无数次,但第二天他就想好了对策又去了。 “那天,我8点半就到了他的办公室,那老总看到我也很不耐烦,就自己开会去了。”坚信拍卖BP机一定有市场的林一平耐心地在那里等。到了11点半,那老总开会回来,看他还在,感动了,拿出来12个BP机给林一平,8个数字机,2个中文机,2个手表机,一共是6000元钱。 1987年4月25日,拍卖行从上海通讯开发总公司下属的娱乐总会借了地方举行,林一平反复强调这个日子,那是上海拍卖行走向成功的开始,当时他请来了新闻媒体、公安管牌照的领导、通讯公司的领导,想为以后的市场铺好路。 第一个拍卖的是数字BP机,底价是300元。 最后以2900元的高价成交,林一平一块石头落地,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当时真的很兴奋、很舒服,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通讯公司的领导看到拍卖效果那么好,就送了在场的每人一杯饮料和两张舞票,现场掀起了一个高潮,剩下的拍卖顺利进行,中文机从1000元拍卖到了1.1万元,最后12个BP机号码全部拍卖成功,金额从6000元拍到了7.06万元。 传说中的“海底篱笆” 到了1997年,林一平又在考虑新的挑战,几翻思量,他决定向中央电视台进军,他要拍卖央视广告。央视这一稀缺资源对全国众多企业而言,是“粥少僧多”。这就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拍卖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它能让央视摆脱人情关系的压力,也让企业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于是几进北京,凭着自己的名气、诚恳和在拍卖无形资产上的实力,林一平拿到了主拍权。 1997年11月28日,中央台98黄金广告时段标王拍卖,虽然在前一夜林一平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了很多遍,他想象着那个场面、到场的人。虽然说委托方是林一平的客户,只不过林一平明白自己的利益是在委托方及投标方利益都得到平衡的条件下才能获得,他称之为三赢。也正是在这样的原则之下,林一平为了在拍卖台上成功的几分钟,做了许多的幕后准备。 但到了第二年,林一平身边多了一位监拍人和一部电话,台领导通过电话直接指挥竞标,同时林一平也遇到了强有力的对手,就是传说中的“海底篱笆”。 “那次是我碰到过最尴尬的事,一进场就发现气氛不对,价钱怎么也拍不上去,所有的商家好像商量好了一样,联手压价,成交额很不理想。”对林一平而言,这一次的拍卖可能是他碰到过最棘手的,而电话另一头的台领导也急了,“此前的拍卖不算”。 在竞拍企业的强烈反对下,拍卖只能继续下去,但由电脑控制的所有资料已全被删掉,最终还是拍卖行工作人员的手工记录帮了大忙。央视这一年的竞标成绩很不理想,只有19.2亿元。 现在的林一平还在向新的拍卖领域进军,面对拍卖逐渐成熟的市场体系,他还在做一系列的改革,就连新中国第一本拍卖专著也是他与别人合作写成的。林一平有足够的理由骄傲和满足,能作为上海惟一的代表参加新中国诞生的第一部拍卖法的高级讨论会,这对一个拍卖师来说绝对是一份殊荣。当事后读到会议简报时,更让他感到兴奋,因为自己的观点差不多都被吸收进去了,如今他享受着镁光灯下万众瞩目、频繁出场一槌定音的拍卖师生涯。 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