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徐滇庆告诫股民:要有危机意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14:02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讯 记者王延春 刚刚公布的5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超过了央行制定的3%的预警线。同时上周,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月居民储蓄减少2784亿元,创下历史最大跌幅。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地产等资产价格纷纷上扬,央行是否加息或取消储蓄利息税已成为近日最为热门的话题。 此时,人们很容易把目光投向近邻日本、泰国,目前中国的一些症候与10多年前的日本、泰国有相似之处,那么,中国在多大层面上与日本泰国相似?中国如何防范金融危机?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 记者:从现象看,中国经济当下所经历的,与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相似吗? 徐滇庆:这个问题似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有人说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和日本八十年代初期一样。这种说法似是而非。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和中国完全不一样,因此不能做简单的类比。双方的产业结构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态势也完全不同。银行的机制也完全不一样。日本实行的是主银行制,而我们目前还是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带有垄断性质的银行体制。当年日本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汽车、电子产品,直接和美国争夺市场,他们出口的主要市场就是北美和欧洲,而中国出口产品主要还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和美国、欧洲的出口产品基本上不在一个竞争场合。外部压力不同。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实现完全对外开放。尽管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正常的狂热,但是,资金流远远没到枯竭状态,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简单地拿中国的状况和日本的某一个时段来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中国的股市还继续以每年百分之百的速度飞涨,那么中国就一定会形成泡沫经济,而且一定会遭遇金融危机。中国如果遭遇金融危机,很可能和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都不一样,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从防范金融危机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拿日本金融危机作为教训,要有很强烈的危机意识,随时警惕金融危机。 记者:中国目前密集推出政策“组合拳”:加息、加税、严打内幕交易等等,是否说明政府已警惕?这些是否可以使中国避免泡沫吹大?你如何评价这些政策效果? 徐滇庆: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之中。中国政府依然拥有很强的宏观调控能力。特别是在股市上,大部分上市公司,特别是那些大公司都是国资委领导下的企业。要防止股市狂热,可以采取多种调控手段。只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股市过热的能力绰绰有余。目前,政府采取的措施并不是要打压股市,而是要恢复股市的正常秩序。央行采取的加息、提高准备金、扩大汇率波动幅度的措施已经明确地表明了政府的政策取向。提高印花税只不过是再度表明政府政策的方向而已。目前,我们国家离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崩溃还有一段距离,只要政府头脑清醒,完全可以避免出现类似日本、泰国的泡沫经济。 从总的局势来看,如果能够让股民在一年之内投资于股市获得15-20%的资本回报率就很好了。股市需要稳步发展,慢慢走,千万不要出现超速狂热。欲速则不达。从这几天的情况来看,多数股民已经正确地接受到了政府传递出来的信息。至于说有些人还不甘心,自作聪明,希望再捞一把。不妨让这些人再试一试。有人说,在前段时间,老股民不如新股民。这不符合人类的认识过程。老股民的经验是宝贵的。其实,吃一亏长一智。要不了多久,新股民就会变成老股民,有些人学习能力比较强,学到知识所支付的代价比较低。有些人太贪,自然要多付点学费才能清醒过来。 记者:您建议政策下一步如何操作? 徐滇庆:正如我们不要简单地预测股市在多少点转折一样,不要简单地预测政府还会推出什么政策。一切都是多元博弈中的一个部分。如果大部分股民改变了预期,变得更理智了,为什么还要出台更严厉的政策?如果股民们还是头脑发热,奋不顾身,那么不出台更严厉的政策能行吗?出台新的政策的目的还是保护中小股民。千万不要把自己养老金、看病的钱、上学的钱都投入股市或房地产市场。由于小股民缺乏信息,他们适合做长期投资而不适合短期投机。不要看到有人在股市中发了财就忘乎所以。如果股民们都恢复了正常状态,那么中国的股市就取得了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