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重啤扩张:收购+本土化整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05:30 中国证券报

重啤扩张:收购+本土化整合

  

□本报记者 周婷 王进

  对老重庆人来说,山城啤酒和火锅是连在一起的重庆的代表。有着近50年历史的山城啤酒,以口味稳定、独特而闻名于上下川东。据说只有它才能化解火锅的麻和辣。

  生产山城啤酒的就是重庆啤酒(600132)。这家成立于1958年的国营老厂97年上市时,重庆刚刚成为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啤酒十年来的扩张之路,恰好契合了重庆直辖市十年来的发展策略,并成为“直辖概念”的直接受益者。

  2006年,重庆啤酒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62%,其中第二季度增长19.63%、第三季度增长18.19%,而第四季度的同比增幅高达27.71%。上海

证券饮料行业研究员郭昌盛认为,重庆啤酒之所以淡季不淡,是受益于重庆地区的消费能力升温。

  对于这一点,重庆啤酒自己也深有感触。公司总会计师韩西泽表示,近几年重庆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重庆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深入,为啤酒消费量创造了巨大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直辖十年,重庆人均GDP增长两倍,而啤酒消费量也随着增长了。

  牢固地控制了川渝基地之后,重庆啤酒采取了“立足重庆,沿江而下”的战略。韩西泽说:“这几年我们沿长江向下游收购了三家啤酒厂,拓展华东市场。现在华东市场的增长速度几乎与重庆本土相当。”

  经过近十年的兼并整合,啤酒市场进入“区域寡头垄断时代”。在啤酒巨头的控制版图上,东北被华润雪花控制,华北由燕京控制,山东则是青啤的地盘,珠江流域则是珠江啤酒的天下,而江、浙、沪、闽一带则仍是没有被“划分势力范围”的处女地。几大巨头都虎视眈眈这个巨大的市场。

  重庆啤酒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采取了“收购+本土化整合”的策略。首先,通过收购湖南、江苏、浙江等地三家较大规模的啤酒厂扩张华中、华东地区的市场;同时,采用本土化战略,保持原啤酒的品牌和口味都不变,确保原有市场不流失;此外,还采取整合的战略,通过资本、股权以及企业文化、内部管理等手段使收购的企业逐渐融合到重庆啤酒这个大家庭里。从2002年至2005年,重啤的产量以每年30%左右的幅度增长,而净利润则始终保持与规模同步增长。

  纵观各家啤酒巨头的扩张之路,重啤收购的时间不是最早,扩张的步伐不算最快,导致它的产量、市场总体占有率尚不能跻身前三甲,只能位居第二集团;但是,重啤的吨酒利润却是最高的。

  重庆啤酒真正引起人们兴趣的在于啤酒之外的“乙肝疫苗”。1997年重啤上市后,公司决定战略扩张。鉴于啤酒主业发展平稳的特征,公司倾向于寻求高成长性的项目。经过多少次筛选,重啤最终选定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投资1亿元,以购买乙肝疫苗技术的方式合作成立重庆佳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重啤持有93%的股份。

  2006年年报披露,该疫苗已于去年3月31日正式启动了Ⅱ期临床研究试验,并于年底按临床方案完成了该批收试者的受药工作。目前观测期已结束,正在进行本阶段临床实验的样品检测工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