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萧富元纵论老油画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6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艺宝

  如今中国早期油画已经成为艺术市场中的高端产品,动辄上千万的价格使得很多人望画兴叹。这些老油画的市场经历了由中国台湾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过程,而索卡当代艺术中心总经理萧富元长期关注和推动中国早期油画的发展,也经历了这块市场发展的过程。近日,他就早期油画的市场表达了一些看法。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台湾油画市场开始热起来,1992、1993年到达高峰,同时泡沫也出来了。这时候板块就移转到海外老油画家,从潘玉良、常玉、朱沅芷、赵无极、朱德群,这几个人在1993-1995年这几年红火起来。1995年中国大陆老油画在中国台湾有了市场,最早有3家画廊,索卡、大未来,还有一个是敦煌。中国台湾很多人跟着关注,直到1997年这块市场一直在涨,但是1997年遇到亚洲金融风暴,虽然中国台湾受到的影响不大,开始的两年还能撑住,到了1999年遇到中国台湾“9.21”大地震,金融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而且遇到选举等等政治变动,导致经济动荡非常大,很多人移民,市场开始往下掉得很厉害。1999和2000年两年是中国台湾艺术市场最差的时候,2001下半年有些起色,走到2006年年底,基本恢复。

  老油画有一个局限是其不能再生,很多画得不好的也被时间淘汰了。我看过第一届全国美展的画册,有500多位画家参加,当时应该是已经有一些名气的了,但是里面只有50位左右是被留下来的。老油画当时也有几万人在画,留下来的只有100人不到。人数少,作品少,经历解放和文革,剩下的作品就更少了。开始中国大陆地区没有艺术市场,只有中国台湾在大量购进,很多画都拿到中国台湾去了。2003年中国油画崛起,大家开始发现老油画的价值的时候,中国大陆剩下的就很少了。中国台湾很多收藏家是真正的收藏家而不是买家,收了上千件作品不会拿出来卖的,作品没有流通,市场就会萎缩了。最近老油画萎缩的问题就是来自于资源的缺乏。而这样,很多不肖之徒就开始访冒。老油画鉴定很难,懂得的人不多,只有学者和从业者会知道一些,可是商人不能去搞是是非非,学者也没有义务惹麻烦。仿画充斥市场,很多人吃了亏不怎么敢买,这个市场就更加不好。没有鉴定机构这是老油画市场的瓶颈。当代艺术家比较好办,可以找本人来鉴定。画家家属也不懂,他不一定画画。也有不肖的家属干脆自己仿冒。市场规范现在急需建立,如果这样,老油画要比当代的油画值钱。

  收藏老油画的70%是华人,20%不到是中国收藏家,10%是海外。据我了解,还是华人最愿意买,这毕竟是华人的东西。那几张重要的画都是台湾收藏家买走的,包括《愚公移山》、《狮与奴隶》、《放下你的鞭子》都是同一个收藏家买走,他拥有很多中国华人经典的作品,林风眠赵无极等等都在他手上,他是华人最重要的收藏家。

  外国人也有参与,但是外国人能否拿出这么多钱买一张中国艺术家的作品,1000万美金可以买很好的毕加索、莫奈、梵高。他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所以收藏力量主要来自的大华人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