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不惧高位 梅隆硬闯中国资产管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9日 18:31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袁京力 尽管没能如其他竞争对手般尽享A股市场过去两年牛市的盛宴,梅隆集团并没有放弃进入中国的决心,而是把QFII、QDII和组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它的突破口 在丧失抄A股市场底部的机会之后,美国梅隆集团(以下简称梅隆)没有失去希望。 5月13日,梅隆携旗下11家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召开了自去年11月以来的第二次研讨会。 “这是梅隆看重中国市场的信号。”作为梅隆集团副主席兼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的傲恒立,如是评价他们的这次中国之行。在他说这话之时,上证指数还在4000点左右徘徊。 按照傲恒立的理解,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目前A股市场25倍左右的市盈率依然有空间。“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溢价。”他向记者说。 这决定了梅隆中国战略的加快。据悉,作为美国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超过1万亿美元资产的梅隆,已经把QFII(代客境内理财合格投资者)、QDII(代客境外理财合格投资者)和组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其主攻方向。 据《财经时报》了解,目前,梅隆的上述三大涉及中国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动。其中华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时报》:“QFII已经向监管部门申请,QDII也在与中国的基金机构谈,而合资基金公司将在本月与合作方签订备忘录。” 作为后来者的梅隆,并没有因为中国A股市场指数的高位而退缩。 高位切入 与瑞银集团、摩根大通等对手相比,成立于1869年的梅隆在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拓展发端于去年。 几年前,瑞银等外资资产管理巨头就获得了QFII业务,并在2005年中期上证指数跌至1000点左右开始建仓。 此后,A股市场迎来了一个持续上涨的牛市阶段,上证指数在今年5月突破了4000点,而QFII们也借此获得丰厚的回报。 这时,梅隆也加快了对中国业务的布局。 去年6月,梅隆设立了北京办事处,并任命具有中国证监会工作背景的金旭为首席代表。此前金旭曾在证监会任职至处长后,转投宝盈基金担任总经理。 在梅隆看来,A股市场的上涨还将持续相当一段长的时间。此前,A股市场表现出了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不相符的低迷,傲恒立白表示,“过去一年半的上涨只是处于修复阶段。” 作为新兴市场之一的中国将成为梅隆的机会。 梅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是非常鲜明的。梅隆亚太区总裁姜治平透露,“从长期看,梅隆将成为前十乃至前五的中国市场的公司。” 备战 事实上,梅隆已经在资产管理业务的争夺上暗自发力。其QFII 业务有望首先获得批复。 自2003年瑞银成为第一家获得QFII业务资格后,监管层先后批准了99.5亿美元投资额度,离外管局授予的100亿总额只剩5000万美元。有消息称,监管层正在制定的QFII管理办法有望让投资额度再次扩容,这让梅隆察觉了其中的机会。 梅隆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孙海峰告诉《财经时报》,“QFII的申请已经向监管层递交,就等最后的批复了。” 在QDII业务的争夺中,梅隆并不逊色于其他国际巨头。 在去年的社保基金选择海外投资顾问活动前夕,梅隆集团就在中国召开了旗下全球股票型基金、固定收益基金、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机构投资研讨会,争夺社保基金“出海”,管理人的雄心一览无余。 这只是一个开始。据《财经时报》的了解,梅隆正在同中国的基金公司接触,与这些基金公司合作推出QDII产品。 “梅隆的主要作用是凭借全球的投资经验帮助获得QDII资格的基金提供产品的设计和扮演投资顾问。”孙海峰如是评价。 艰难的合资之路 作为一家管理超过1万亿共同基金的资产管理公司,梅隆的最大远景无疑是介入中国共同基金市场的管理。 历经近十年发展,中国的公募基金规模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发展到管理的基金总额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而且这种增长随着这波牛市行情继续攀升。 从2004年开始就谋划进入共同基金市场的梅隆,在进入中国基金业上却不如人意。“梅隆曾经与一家券商商谈合资的事,但在2006年6月的签约关头对方退缩了。”姜治平向记者透露。 去年,有消息称,梅隆与东吴证券洽谈东吴基金的股权转让,但最终不见下文。 在错过了一次进入中国基金业的机会后,梅隆并没有选择放弃。据了解,这一次,梅隆还将与一家券商合作,筹建一家合资基金公司。 负责这项业务的孙海峰告诉《财经时报》:“具体的名字不方便透露,但梅隆与这家券商将有望在本月签订一个关于组建基金公司的合作备忘录。” 在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后,梅隆将与这家券商向证监会提交筹建新基金公司的申请。梅隆也将借此全面进入中国资产管理业务。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