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揪出唐建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02:08 第一财经日报

  年轻的基金经理唐建因涉嫌“老鼠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继而又被其东家上投摩根辞退一事,成为这两天基金业界的焦点话题,也成为中国股市中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

  当市场的传言变成现实,当传说中的监管大棒真的挥落下来,对于知名的基金公司上投摩根来说,其中的滋味是尴尬而无奈的。而证监会这一次毫不含糊地出手,使一向被业界视为“潜规则”的“老鼠仓”行为完全现形,整个基金界的错愕,恐怕不是尴尬二字能够形容。

  一身清白的基金经理们当然会为管理层的动作叫好——“老鼠仓”行为不仅伤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伤害了市场交易的公平性,也伤害了同行的形象,乃至影响到整个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奉公守法的业内人士一定会期待“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出现。不过,那些和唐建一样,曾有过不规矩的内幕交易行为者,内心里恐怕是惶恐多于侥幸。

  中国证监会拿唐建开出首刀,既是切实加强监管的一个必然,也是对市场中潜流暗涌的“老鼠仓”行为的厉声警告。这声警告,非常及时而必要。

  一方面,当前股市大热,市场中的“非理性亢奋”让人心忧。从政府管理者的角度看,管理层若轻率地动用一些利弊大小暂时还不能理清的手段调控股市,不如实在地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和加强监管等基础工作。市场正在上证综指4000点的高位震荡,但投资者亢奋情绪毫无退潮迹象,此时首次对“老鼠仓”行为开刀,显示出中国证监会整肃市场的决心。

  另一方面,眼下整个基金界远未到“水至清”的境界。坦率而言,7年前轰动一时的“基金黑幕”报道中披露出的基金公司市值操纵、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问题,在今天或多或少依旧存在。具体到“老鼠仓”这种由基金经理借助内幕信息而获利的恶劣行为,业界人士中亦有心照不宣的心态。对于这些问题,监管者自然必须严肃对待,而抓住典型震慑市场,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当然,证监会立案调查唐建,只是揭开冰山一角。此时,管理者宜乘胜追击,从完善制度建设和加大打击力度两方面同时入手,追查出更多的“唐建”来。

  仔细观察唐建这个案子,会发现唐建之所以撞在枪口上,与其强悍的投资风格、高调张扬的个人行事作风,以及做“老鼠仓”手段的低劣不无关系。如果说前两个原因使得唐建容易被人关注的话,他在先于基金买入新疆众和股票时,竟公然违规用其父名义和第三人账户。以直系亲属的名义入市,直接违反了相关规定。这种大胆而粗糙的“老鼠仓”,一旦造成股票出现异动,监管者显然很容易追溯到源头。

  不过,在一些基金研究者和业内人士眼里,不少“老鼠仓”行为远比唐建的做法更为低调而狡猾。如有基金经理去农村收购身份证或者窃取别人身份证号开户,有的基金经理则私下联络客户,以给予投资指导的名义,从中获取收益。在利益的诱惑下,在监管力度不够严厉的条件下,“老鼠仓”以及其变种在市场中隐秘地运行,危害着市场公平与发展。因此,追查更多的“唐建”,实在已是不得不打的战役。

  “过街老鼠”猖獗,究竟该如何办?有人提出应堵与疏相结合。所谓“堵”,指的是按照当下政策,公募基金经理个人不能投资股票市场,于是,基金经理们的投资欲望似乎被制度倒逼了。有建议者因此认为应当适当放开,有管理地让基金经理们进行股票投资,此为“疏”。这样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点到“老鼠仓”的本质。事实上,如何让基金经理合法地进行投资是一个问题,而禁止其通过内幕信息从事“老鼠仓”,是另一个命题。这里的关键是,借助“老鼠仓”,比之正常的合法投资,容易实现非法获得巨额利益的目标,其危害性自然也就十分显眼。

  我们认为,对待“老鼠仓”行为,既要从技术上对开户环节严格把关,严密监控,更要从惩罚上体现力度,真正形成威慑。有学者建议采用金融实名制等手段,来减少开户环节的疏漏,这是具有操作性的。而在中国资本市场当下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事后的追惩决不能手软。以前一些黑幕消息四处流传,却从未见监管者真正出手。如今证监会已果断出拳,但愿不要拳头高高举起,落下时却少了力度。

    相关专题

    上投摩根“老鼠仓”事件


    相关报道

    唐建违规投资活动被查 惊曝基金老鼠仓内幕

    唐建老鼠仓事件曝光 基民反应平淡

    声音:老鼠仓事件追踪

    老鼠仓水落石出 违规基金经理被炒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