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流动性回收面临政策窘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00:52 中国证券报

  央行现阶段已经将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常态政策工具,下一阶段还有可能多次使用。连续上调准备金率凸显抑制流动性过剩依然是央行头等大事,而其动用之频繁也表明政策效用的局限性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相当一部分资金“闲置”,会有利息方面的损失,并且短时间内多次动用法定准备金率,加剧了对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政策影响

  应采取上调利率来避免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危害如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等,或通过汇率手段对流动性问题釜底抽薪

  本报记者 郭凤琳 张泰欣

  丙戌年腊月二十九日,在狗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不久,人们正忙于盘算狗年收成究竟几何,此时中国

人民银行网站悄然挂出一则公告:央行决定自2007年2月25日起小幅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自2006年7月5日以来第五次以同样幅度上调准备金率,也是今年以来第二次,距离上次不过40天的时间,至此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已提至10%的水平。

  如此频繁上调准备金率的背后,凸显出抑制流动性过剩依然是央行2007年的头等大事,而连续多次动用准备金率也表明政策效用的局限性。专家指出,一方面,央行需要相机抉择提高利率,以缓解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解决流动性问题釜底抽薪之策仍是

汇率

  准备金率上调频率将增大

  在1月统计数据出台后,市场对央行出台紧缩性措施事实上已经有所预期。

  数据显示,贸易顺差当月增长15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7.3%;另一方面,1月人民币贷款增速达16%,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当月新增5676亿元,是2006年月平均贷款额2650亿元人民币的两倍多。更重要的是,一季度央票到期量为9960亿元,全年则将有26732.7亿元央行票据到期。由于今年一季度债券发行量较少,资金供应量远远大于债券供应量,导致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极度宽裕,过多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刺激银行信贷投放反弹。

  可以预见,短期之内,由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还会有新的增加,贷款扩张压力仍然较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仍会被动向市场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依然是央行今年的头等大事。业内人士认为,央行现阶段已经将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常态政策工具,下一阶段还有可能多次使用。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目前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压力比以前有增无减。在贸易顺差短期无望下降、新增外汇储备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为避免流动性进一步过剩,必须采取手段回收。而上调准备金率是回收流动性的最好手段。它的优点很多:刚性回笼,不存在到期回吐基础货币的弊端;制度性回笼,不单适用已经存在的存款,也适用于新增存款,上调后,新增的存款也须按照10%的新水平上缴准备金,这也是发行央票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年内最起码还有2次可以用,而且前期会更频繁一点,因为投资、信贷等的压力基本集中在上半年。而且,在目前制度框架下,根据对外汇储备增加的预测,准备金率肯定最终会超过历史上13%的高点。

  由于在新年伊始央行就已两次上调准备金率,使得市场对这一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有了更高预计。不少机构预计,2007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密度或会较预期增加,央行可能还将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年底可能上调至11.5%的水平。 

  频繁动用带来后顾之忧

  尽管过去的事实证明,提高准备金率是央行回收流动性的首选工具,但其仅能“扬汤止沸”的政策效果也一直被专家所诟病。央行连续5次动用准备金率,也恰恰表明了这种政策效用的短暂性和局限性。

  不过,在目前阶段,相对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而言,央行要回收过剩的流动性只能被迫动用法定准备金率。作为强硬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具有时效快,耗散少等优点,但是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有较大的影响。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意味着相当部分的资金在商业银行里“闲置”起来,会有利息方面的损失,并且短时间内多次动用法定准备金率,加剧了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政策影响,与其商业化的步伐背道而驰。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说,国际上回收流动性通行的办法大都是通过票据回购来实现的,我国的票据业务还不成熟,与准备金率相比,央行要花费很大的成本而且其政策时效比较短。频繁的调动对商业银行运作、金融市场的成熟带来后顾之忧。

  他认为,法定准备金率的调高,使银行疲于应付政策考核而弱化了对资金使用有效性的考虑,从而限制了银行多元业务的开展。另外频繁采用行政手段来调控经济,弱化了市场手段,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健成熟。控制流动性最好的办法还应落在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上。在利率方面,应大力培养不同的利率期限结构。使得不同的机构更加关注资金的成本,通过运用不同的利率工具更好的抑制投资反弹,防止资产价格泡沫。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培育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加速债市股市的正规成熟起着积极的造血功能。只有不依赖于行政指令式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才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