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需更重场外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按: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五年过渡期将结束,金融业亦将随之迎来对外资全面开放的时代。面对新的挑战,中国金融业能从容应对么?在新的外部环境下,在新的竞技舞台上,面对新的竞争对手,中国的金融、保险、证券行业乃至资本市场将如何迎战?

  自今日起,本报推出“关注入市过渡期后的中国金融业”系列报道,希望对回答上述问题有所裨益。敬请读者关注。

  ■“关注入市过渡期后的中国金融业”系列报道之一■本报记者唐玮

  随着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的金融服务市场将迎来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也必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开放,“修炼内功”对于资本市场显得更为重要。畸形的市场,即使是风吹草动也会引起轩然大波;而逐渐完善的市场方可在开放中走向成熟。如果说

股权分置改革是解决了市场最基本的痼疾,那么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疑是对市场的基本框架的构造,两者对于市场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随着股改进入尾声,并即将胜利完成之际,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为突出。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更为有效地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12月1日指明了证监会的下一项重要任务。

  场外市场应占据更重要位置

  监管层的思路已经明确。尚福林表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需要: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鼓励现有主板公司利用各种方式做优做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积极研究,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进一步明确代办系统的功能定位,将代办系统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监管下的非上市公众公司和高科技公司股份报价转让平台。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不能只建场内市场的多层次市场,主板、中小企业板或者是今后的创业板,仅仅是场内市场,并不是真正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他说,真正的多层次市场应该是场内和场外并存的,而且场外的多层次更为重要。虽然场内交易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但场外交易才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主体。

  贺强认为,作为资本市场主体的场外市场的优势不可忽视:一是容量大。两家交易所至多能容纳一千多家公司,但实际上有投融资需求的公司却达千千万万。在交易所上市只能起到一个规范运作的表率作用,成交能力在场外市场应该更强。二是大力发展场外市场,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扩大交易所的容量,并促进上市公司的质量不断提高。三是一旦个别

股票在交易所退市,股民有可能血本无归,而有了柜台市场可继续交易,起到一个缓冲器的作用。而且,场外交易能降低交易双方的费用,更重要的是稳定场内的股价。

  而作为惟一的“场外”市场,代办系统发展的路径已经清晰,从接纳退市公司的容器,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进入系统试点,再到今后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平台。由此来一步步支持三板建成全国性的、非上市公司交易的场外市场。

  “但三板的交易是被限制的,以此来区别主板市场。但用限制交易的办法来限制其投机性和活跃性,这个市场如何能发展呢?”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颐合财经首席经济分析师张卫星也对本报记者说,现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仅仅是同一树干上的不同树枝,只能称为多系列、多品种,并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需求。

  那么,理想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应该是怎样的?

  恢复区域性柜台交易已具条件

  华生认为,像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应包括三个层次:沪深主板、创业板和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

  而柜台交易市场在中国证券史上已经存在过。“当时取消柜台交易,一是因为不具备社会基础,一开始并不了解股份制,我们更熟悉的是计划经济。二是当时的柜台市场,首先需要有大量的股份公司方可交易,但当时股份公司却为数不多,多为国营企业改制,从严格意义上看其并不属于股份制,容易出现股权分置,这种现象使得在柜台交易上容易走上弯路。”张卫星分析说。

  华生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很需要恢复和发展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现今确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有交易需求,但苦于无场所。

  张卫星认为恢复的条件已经具备。“现在的困难比原来少多了。微观基础已经具备,很多国营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数量不少,而且有强烈的融资需求。且计划的旧思维已经逐渐被市场经济观念所取代。”

  华生分析说,随着股改即将结束,股价结构严重扭曲的情况正开始发生变化。以前越是小盘和绩效低的股票越是被炒作得很厉害,如今正在逐步恢复至更追求价值理念。同时,今年主板回暖,多板交易会分流主板人气的担忧也不会那么明显。

  “但是,我们股市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依然有着严重的小盘和垃圾股的股价被高估的情况,以及结构性分化的问题。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一个主要的障碍就在此:我们的股价结构向一个正常市场结构的演变才刚刚开始,还未达到合理、成熟的状态。”华生认为,因此中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不能轻而易举地完成。

  划分模式待定,监管需多层次

  对于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张卫星更倾向于按行政区域来划分。“将地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可在省会城市开设,让股权可以挂牌流通交易,由地方工商管理部门检测具体挂牌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否到位,由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把关,投资者本地化,公司本地化,上市本地化,监管本地化。”

  “股票的上市、发行、监管都本地化以后,反而风险最小,对公司的了解更直接、更清楚。”张卫星建议说,将地方券商改造成为做市商,也可利用现在各地的产权交易所,以减少重复建设。可先让市场运转起来,有的可不需融资只需让其股权流通,也可先进行局部试点,取得经验再向全国复制。

  “优秀公司再登上主板市场,在省级市场引入竞争。他省的股民若看好某地市场,也可投资,引入竞争后比拼的是服务、信息披露和各地公司资质。改变了建‘国营商店’的思路,竞争后合并方可有望做大。”张卫星说。

  但华生认为,应该按经济区域划分,不能按照行政区域切割,因为各省市的发展情况不同。

  贺强也表示,不能按照老模式建立,如何加强监管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是重要课题。

  在监管上,张卫星认为,区域性的资本市场由各地的工商部门监管即可,需要适当地放权。

  “可由集中监管转向分层监管,不同层级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式和程度可不同。但更重要的不是监管的创新,而是借鉴、学习经验后结合中国国情消化。”华生认为,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套用成熟市场上的经验是难以为继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