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博采众长的菲尔普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0:36 中国证券报

  

博采众长的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Tobin)教授。他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

  2006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S.Phelps)教授,以表彰他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期权衡(intertemporal trade-off)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正如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给菲尔普斯的评价一样,他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对经济的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关系的理解”,并对“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政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其事业发展早期就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界的重量级人物。1960年初他在耶鲁大学的考尔斯基金就提出了关于经济增长的新观点,之后他分别于60年代后期在宾西法尼亚和70年代在哥伦比亚就通货膨胀、失业和产业波动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从知识、信仰、投资信息和预期、研发、创新、通胀和紧缩下的失衡、非自愿失业到衰退和繁荣等方面的研究成就,贯穿了他的整个理论研究。

  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他继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 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资本积累黄金律(The Golden rule)”,从而正式确立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般框架。居民储蓄会影响到经济资本的积累,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生产。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产出可用在消费和积累两个方面。产出一定时,消费多了,积累就少了,反之亦然。因此,这里存在着一个如何处理储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问题。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因此,提高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与社会福利水平相关的是居民的消费水平。在这一认识下,菲尔普斯于1961年找到了与最大化居民福利相联系的人均资本量应该满足的关系式:社会的最优储蓄率应该等于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贡献率。这一关系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这一法则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规律之一。通过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来理解为什么对于一个发达经济来讲,因为资本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低而拥有较低的储蓄率;而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经济来讲,因为资本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高而拥有较高的储蓄率。

  菲尔普斯还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菲尔普斯和尼尔森在1966年发表文章认为推动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推动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是影响国家的创新能力或者赶超更发达国家能力的根本。所有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产生差异的基本原因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进而使这些国家形成技术进步的能力差异。进一步地,他们认为高等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或者思维方法有助于管理者研发和评估新产品和市场,从而提高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因此,他们的观点加深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和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回答与教育政策有关的问题:政府究竟应该强调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应该针对正规教育还是在岗培训;教育政策应该是精英教育还是全面教育;教育如何影响增长和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菲尔普斯另一个重要的贡献在于对于失业的研究。他在1967,1968,1970年的三篇文章中,用微观经济中对于工资与价格的预期来分析劳动与商品供给的宏观选择问题,率先引入以预期为基础的“均衡失业率”这一重要概念,认为通货膨胀不仅取决于失业率,而且还取决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这样较高的通货膨胀将会使人们产生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其结果是即使在高失业的情况下也会产生高通货膨胀。这样,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失去其稳定经济的效果。在现代经济学中,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它是对著名的菲利普斯(Phillps)曲线的补充。这一关系彻底改变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它很好地预测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通货膨胀急剧加重和七十年代的滞胀。这些创新的研究奠定了当时关于就业波动的货币经济学派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它使得人们,特别是政策的制定者,认识到调节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长期的失业率水平并不产生影响,从此宏观经济政策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对总需求进行管理。在均衡失业率的基础上来调节利率水平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政策工具。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著名的著作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of 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Theory (Norton, 1970) 中。

  由于上述三个方面在开创性贡献,菲尔普斯教授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菲尔普斯创建了一种新的非货币就业理论,提出商业资产价值推动“自然”率。该理论在其1994年的著作《结构性衰退》和1997年与胡恩合写的论文中有较广泛的阐述。它解释了欧洲80年代由于未关注通货紧缩而出现的衰退的原因,即实际利率大幅度提高、技术进步的机会损失和欧洲新兴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激增。

  菲尔普斯最近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国家结构性活力的优势和源泉———企业和企业家创造力、金融家的最佳投资决策能力和经理们开发利用新方法和新产品的知识。菲尔普斯关于活力的研究开始于1990年和1992-1993年他在欧洲复兴

开发银行开展的关于东欧资本主义和大规模私有化的研究。

  在他的近期研究中,菲尔普斯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是解决新问题的主要和最富创造性的动力,以及发掘人才和个人潜能的保证。

  在他1997年出版的Rewarding Work书中和后来经合组织的一系列会议中,他认为给予低收入工人的雇主以补贴是提供工人收入、降低工人失业率、使他们中的更多人加入到劳动大军行列的一种手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