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券商集合理财“火势”正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 05:36 中国证券报

  

券商集合理财“火势”正旺
本报记者 陈劲 深圳报道

  国信证券首只集合理财产品———国信金理财稳得受益日前分红,每10 份集合计划份额派发红利1.3元人民币。至此,在已经成立的2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已有10只实现了分红,分红总次数达27次,分红总额超过8亿元。

  市场资深人士指出,券商集合

理财产品屡屡分红,体现出券商集合理财的发展势头正旺。因为分红一方面需要真实业绩的支撑,另一方面可以为券商集合理财赢得口碑,同时体现出券商对集合理财未来发展趋势的信心。

  分红各具特色

  2005年设立的集合

理财产品已全部实现分红,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产品呈现出不同的分红特色。

  按照相关规定,限定性产品只能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投资于

股票、基金类证券的比例受到严格限制。如国信证券“金理财”稳得受益,其10%-95%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于股票、基金类证券不高于20%。而非限定性集合理财则没有投资范围的限制。

  在分红的比例方面,限定性产品普遍高于非限定性产品,其中又以国信证券“金理财”稳得受益和广发理财2号最高。国信金理财稳得受益的分红方案为,集合计划每份额净值超过面值以上部分100%分红,每份份额分红的最小货币单位精确到壹分钱,分红后,每份分额净值不足壹分钱的部分继续留存在该集合计划中。对此,国信证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表示,这延续了国信理财产品一贯的绝对收益高、分红比例大的原则,国信证券另一只“金理财”经典组合计划也采取了“投资者享有100%投资收益、国信证券不参与业绩分成”的分红方式。广发理财2号的收益分配原则也是已实现收益100%分配,分配收益以现金形式进行。此前,该产品每10份份额分红0.19元。而非限定性产品方面,部分产品的分红比例则不到已实现收益的50%。

  从分红的总额看,非限定性集合理财的分红额较高,大多在1块钱以上。如东方红一号已累计分红3.76元(每10份份额,下同),光大阳光一号也已累计分红1.8元。此外,国内首只FOF———招商证券基金宝也已实现1.05元的累计分红。市场资深人士指出,今年以来股市行情好转,是非限定性集合业绩要普遍好于限定性集合理财的原因。在限定性集合理财方面,国信金理财稳得受益的分红额最高,达到1.3元(其他产品均在0.8元以下)。截至2006年9月22日,该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13.57%。

  从分红的次数看,招商证券基金宝、中信避险增值、华泰紫金1号、光大阳光等都已多次分红。其中,光大阳光已经分红5次,累计分红1.8元。

  券商乘胜追击

  集合理财产品分红频频,显示出券商的该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而据记者了解,各家券商对集合理财抱有很高的热情,均在积极准备新的集合理财产品,大有乘胜追击之势。

  招商证券总裁杨鶤表示,公司计划于第四季度推出第三只集合理财产品。国信证券第三只集合理财产品的相关材料也已上报证监会。而东海证券首只集合理财产品———东风1号则刚刚设立。此前,华泰紫金2号更是在短短15天内就提前完成了20亿份的发售计划,比原定计划提前了18天。

  从2005年3月光大证券成立第一只理财产品———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到今年9月完成募集的东风1号,共有20只产品募集将近290亿资金。近期又有国元证券的国元黄山1号进入募集阶段。

  同时,规范发展类券商也在积极准备集合理财产品。长城证券负责人黄耀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正根据新颁布的相关管理办法,加紧研究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争取早日申报并发行。此外,第一创业证券、国海证券的集合理财产品亦正在积极准备之中。

  正在申报规范类资格的联合证券亦不甘人后。该公司常务副总裁孟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公司在人员配备、机构设置上都做了准备工作,只要监管层一放行,公司就将准备上报相关材料。

  业内人士透露,证监会正在就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并已经于去年年底在券商内部征求意见,预计新的规则很快能够出台。此后,有可能对集合理财业务、定向理财、专向理财等业务进一步制定细则。据悉,这些规定对券商的受托理财业务范围、集合理财产品推广日期的限制将更加宽松。

  △国信金理财

  本报记者 陈劲 摄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