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中国企业将掀一轮“归核”浪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企业将掀一轮“归核”浪潮?
张大伟漫画□本报记者陶君

  当各行业龙头企业前赴后继地做着造车梦时,对于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对于五粮液造车的是是非非暂且不说,选择多元化发展之后能否突破增长瓶颈,还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条路能否走得一无反顾,依然值得思量。

  脆弱的龙头

  国内一家知名家电企业的总裁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也在涉足汽车行业,主要是家电行业利润日趋微薄,无利可图,而公司又积累了大量的现金,公司希望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试探性地投入汽车等行业。而这种说法正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面临增长困境时选择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9月24日,在由长江商学院主办的一个管理论坛上,多元化问题再次成为企业家们热议话题。

  而老话重提的背后,是

中国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与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企业感到主业增长困难,急于寻求新利益增长点的现状。而作为寻求多元化发展典型案例的方正集团,其做出多元化发展决策之初面临的就是主营业务电子出版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90%以上的增长瓶颈。

  然而,长江商学院的教授曾鸣却指出,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愿意专业化发展下去,第一是因为企业低估主业未来的潜力,第二个原因是企业高估自己在主业的地位,这也是非常容易犯的错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浙江的两家企业———华立和奥克斯。奥克斯在电表产业之所以能崛起,部分原因在于1998年时华立认为自己的电表主业非常牢固,所以去拓展其他行业,这个不留神就让奥克斯发展起来了。

  长江商学院的另一位教授廖建文认同曾鸣的看法,对于上述家电企业的例子,他表示,中国家电企业并没有出现在国内占绝对优势的企业集团,更没有出现世界级家电企业集团,这才是现在家电行业低水平竞争造成低利润率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说这个行业就没有空间了,比如老牌的家电企业SONY到目前仍然在做平板电视机,并且利润很高。他分析,中国企业当前的多元化冲动,实际是抗不住各种机会的诱惑,因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种投资机会很多。

  GE-专业化的标杆?

  GE一直被奉为多元化发展的标杆企业,韦尔奇与GE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也备受中国企业家的关注。在讨论中,来自深圳创业投资的专家指出,GE这样的企业是因为专业化的成功而多元化的,他们的发展道路和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多元化取得成功的路径不同。

  廖建文对记者表示,“中国大部分企业还远没有到多元化的时候,就五粮液来说,虽然已经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是在中国白酒行业还不能说有绝对优势。五粮液现有业务或者相关业务是否能够继续拓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及GE,他表示,GE是个全球化的多元化公司,旗下每一项业务都能做到世界前两位,这样的多元化当然可以。

  作为国内多元化企业成功的代表复星集团的副董事长梁信军在论坛发言时介绍,公司下属的复地集团已进入中国

房地产业八强之列,G复星也是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公司还控股着钢铁行业重要企业南钢股份和商业
零售业
龙头G豫园。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表示,复星集团一直在寻求适度多元化和充分专业化的平衡。他说,“有些朋友对我说,他只做一个行业,他非常专业化。我觉得不完全对,只做一个行业非常集中,现在往往是把多元和专业对立起来,其实多元是跟集中相对立的,但集中化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是专业化。多元化也不一定意味着不专业。”。

  归“核”潮会否再起?

  万科从多元化向专业化回归的成功案例一直为管理业界津津乐道。在1992年前后万科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扩张,除住宅之外还涉足了酒店与写字楼市场以及除房地产以外的多元化投资。扩张给万科带来了很多问题,后来万科做了艰难的“减法”,从住宅之外的其他领域撤出,开始专业化道路上的进程。曾鸣提出,经营机会所形成的多元化企业集团要向创造价值的专业化企业转变,大胆地做减法,把与长期目标不一致的业务坚决剥离,把资源集中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内做到绝对的冠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企业必将掀起一轮“归核”的高潮。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会像万科一样,通过做减法完成向专业化转型的过程。

  而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也表示,当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感到发展遭遇瓶颈制约,并不一定说明这个行业就没的做了,而是这个行业需要重大的技术变革或者企业需要颠覆性创新,这时候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进行创新,并且要耐得住寂寞,等待新的产业机会到来。周成建表示,他目前考虑最多的问题,不是寻找新的行业,而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加上创新,将自己的商业模式不断地复制,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和最大的利润。

  此外,曾鸣也表示,自己所强调的专业化也是针对中国目前特有的环境提出来的问题,“我整个观点的前提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推进速度到底会有多快,每个行业情况不同,有的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年,有的产业已经高度市场经济化了,那么,不同行业的企业选择可能就不一样。是针对大势,先尽可能地专业化,还是利用环境的不确定性把所有的机会都抓到手上,等到情况明朗了再做专业化或者多元化。这两种做法理论上都可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