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点击10月“艺术北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点击10月“艺术北京”
点击10月“艺术北京”
随着展期的临近,“艺术北京2006”当代艺术博览会成为业界的焦点。由于此前有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分家事件,而今年4月份的国际画廊博览会以新班人马如期举行,并以97家画廊参展,2000万美金成交量的成绩圆满闭幕。而时至秋季,离开国际画廊博览会的创始者原班人马又以“艺术北京(Art Beijing)”为品牌,另起新灶,使这次博览会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甚至有人要依此来判断未来北京的艺术博览会产业谁将是市场老大。

  虽然本次“艺术北京2006(Art Beijing 2006)”的大型艺术博览会是首次举行,但其执行人董梦阳正是前两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执行者,所以圈内人士对本次博览会的预先评价和判断并不是无的放矢的猜测。

  本次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众多画廊,而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展的画廊也对此次活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首先来看没有参加博览会的两家本土画廊的负责人,她们的看法也许可以代表不同的层面的一些群体:

  可创銘佳艺苑是本土颇具代表性的资深画廊,尤其在水墨艺术的推广方面具有较好的口碑,对于为什么没有参加本次艺术北京,负责人刘莹说:“首先我是相信艺术北京的主办人有能力把这个博览会办好。至于可创为什么没有参加是有这样的一些原因:一是画廊下半年档期的安排中没有参加艺术博览会的计划;其二是因为本博览会主导风格比较多地倾向于前卫艺术,而经典艺术相对就少了许多,和可创的艺术风格和氛围不是很相符。这也许是刚开始吧,虽然前卫艺术比较时髦,而且新闻性较强,但我还是想多观察一段时间,相信经典艺术也会逐渐在博览会放大,等出现合适的氛围,我会选择参与进来。”

  3/4画廊是国内主推女性艺术的新机构,其负责人李文子陈述了自己的看法:“我没有参加“艺术北京2006”,一是画廊成立时间不长,我认为需要些沉淀和提升,因而参加博览会的计划安排在明年落实,到时候会选择参加适合的艺术博览会,而今年的计划里没有参加艺术博览会的安排。二是现在国内的博览会有很多家,大家象跑马圈地一样各占一块市场,我想作为画廊应该认真观察从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判断,所以虽然我没有参展但是一定会去现场做些观察。”

  而相对于两位女士的观望,有许多画廊正在行动,他们参加了“艺术北京”,并且从各自的计划安排和推广重心出发作了相关的安排。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是一家刚刚把总部从曼谷迁到北京的知名画廊,他们也参加了这次“艺术北京2006”活动,但他们不是以参展商的名义而是以合作的方式介入。他们将在“艺术北京”的艺术展览区推出自己的主题展,这将和著名年轻策展人皮力策划的展览一起成为艺术北京展会上的主题展亮点。

  主推70后艺术的星空间画廊也参加了“艺术北京2006”博览会。负责人房方透露,他们将在“艺术北京2006”以主题展览的形式继续推广年轻一代的艺术面貌,有可能仍然以“坏孩子的天空”为主题推广与其合作的新一代艺术家。

  嘉瑞画廊是经营多年的特色画廊,总经理黄钢在业内也是颇有影响,其经营的艺术品内容涵盖从古董至当代艺术,曾被称为“少数经营当代艺术赚钱了的人”。本次博览会上,他将主推自己代理的两个年轻艺术家,其中之一就是近来颇受关注的吕顺。

  在韩国赫赫有名的表美仙画廊前不久才落足北京酒厂艺术区,这次也选择参展“艺术北京2006”博览会。近些年来,参加中国知名艺术博览会似乎已经成为几家著名韩国画廊的常规项目。但对本次“艺术北京2006”,表美仙画廊还是非常重视,负责人介绍其间会展出韩国著名艺术家金昌烈、朴成泰、李容德的作品,他们已经是在亚洲很有知名度的艺术家,画廊是希望利用本次博览会将这些艺术家推广到更广的国际艺术品市场。

  艺术北京将使这个10月有一个令业界激动的开端,无论是不是以参展商的名义参加,届时将有很多艺术圈内人士聚集在农业展览馆这个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建筑里,翻翻这本一年一期的艺术精品指南,从中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展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