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应对外汇储备激增 长短策略须齐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5:52 中国证券报

  

应对外汇储备激增长短策略须齐下
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郭凤琳 北京报道

  我国外汇储备正朝着万亿美元大关一步步逼近。截至7月底,外汇储备已达9545亿美元,7月当月新增了134亿美元。

  近万亿美元规模的外汇储备,已不仅仅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壮大、综合国力和抗风
险能力的增强,其迅猛增长的势头还带来了

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汇率
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尽快化解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带来的风险正成为调控的着力点。

  对此,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日前在《关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讲话中提出,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大量增加,同时,要合理扩大外汇储备运营,包括增加重要战略资源进口储备,加快重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加强外汇管理,扩大藏汇于民。

  外储迅速高增长风险大

  短短十年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经历了由量到质的变化。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这在当时外汇仍还短缺的情况下是个大书特书的事情。然而,十年之后,在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即将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之际,各方却忧心不已。

  这是因为,近几年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导致货币供应的调控压力骤增。外汇储备增加过快,占用基础货币增多,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并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2004年和2005年,我国新增外汇储备都超过2000亿美元,而今年截至到7月底新增外储已高达1356亿美元,年内突破2000亿美元几成定局。

  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发现,如果没有果断措施应对外汇储备资产增长,按照目前海外资金对于我国市场的热衷程度以及贸易顺差丝毫没有减缓的态势而言,到2010年,外汇储备在2006年1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再翻一倍,达到2万亿美元,恐怕不是什么难事。

  对此,专家认为将带来一系列难以控制的后果:

  首先就是央行进行对冲的央行票据规模会大幅上升,而央票的大量发行又会带动市场利率上升,加大对冲成本;其次,会导致未来央行资产负债表发生十分显著的变化,其总资产会迅速上升,有专家预计到2010年年末,货币当局的资产中超过80%为外币形式的外汇储备,而负债将全部为央票体现的本币负债,这会导致货币当局货币错配的现象更为严重;第三,会改变

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商业银行在央行不断对冲的格局下不得不大量持有央行票据,并将会承受更高的准备金率和不同形式的信贷控制。

  面对一幅这样的景象,尽快减少外汇储备的高增长成为当务之急。

  不过,对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有不少专家认为不算太多。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称,保持足够规模的外汇储备对我国这样一个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大国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并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发展。

  但是,凡事皆有度,若按照最近两年的增长速度迅猛增加,恐怕外汇储备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要远远大于其效用。

  双管齐下化解外储风险

  控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大量增加,当然需从源头着手。

  外汇储备的形成源于大量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净流入,因此归根结底是要调整国内经济结构,转变过于依赖外需的增长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然而,这是个长期策略。从中短期看,可以采取扩大进口、调整FDI优惠政策尽快实施“两税合一”政策、以及“走出去”战略等来缓和。

  另一方面,可以适度通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途径来化解存量外汇储备的风险,如增加重要战略资源如石油的进口储备,加快重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等等。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构成中大量是美元资产,而要应对美元贬值的风险,就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过,应该看到,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仍会把美元当做主要的储备资产。这是因为,即使想买其他货币资产如日元、欧元,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量来说,这些资产的流动性还是有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在世界货币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就是“囚徒困境”,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高储备国家面临的境地:如果大家都不把美元调整为非美元,那么储备资产就不会缩水,如果都要动的话,那卖出去不一定有好价格只有缩水,所以,谁也不敢动。

  为此,一位权威人士表示,储备资产多元化一定要做,但不会频繁调整,因为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原则是看长期而不是短期;另外,这么大的规模调整也很有难度。因此,要尽量争取在储备增加之前来运用外汇,并按市场化原则,谁要用外汇,谁掏钱;谁投资,谁负责,责任自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