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自由,还是干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自由,还是干预
《反市场的资本主义》

  许宝强 渠敬东选编

  中央编译出版

  2001年1月出版———正反合的经济发展逻辑

  □胡飞雪

  人类进入近现代阶段的近500年以来,关于社会福利和自由竞争,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公平与效率的争论,关于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的争论,关于政府计划和市场调节的争论,等等,一直持续不断。这些争论,既包含有超越了各种利益纠葛的学术观点,但更多的则是现实具体利益纷争的成分。《反市场的资本主义》这本经济历史学著作再好不过地体现了这一点。

  是倡导贸易保护好,还是推行贸易自由化好?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情况不同选择也不同。

二战之后,至少到1980年代,美国一直是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推动者,但二战之前,至少在一战之前,美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发祥地和大本营”。正如本书中保罗·贝罗奇在“经济学与世界史———迷思与悖论”中所说的:“在整个19世纪,实际上直到1920年代末,‘贸易保护主义的发祥地和大本营’经历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一段经济增长过程。”贝罗奇还论证,“在所有例子中,贸易保护主义都导致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或者至少是与之相伴而来,而在实行自由贸易的四个例子中,有三个具有消极或完全消极的影响。例外的是英国1846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时期。在那里,在几乎完全取消关税之后的20到30年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这种政策可能是经济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和英国的具体情况有关。作为‘产业革命的摇篮’,1846年的英国拥有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牢固的领先地位;而且,当时英国已经至少实行了一个半世纪的保护贸易制。”

  欲看清中国现在的国情,光读透中国过去的历史,还不足以开出对症有效的药方,还需要研读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的发展史。当然,只是读读本书汇集的十一位大师的宏论,不会得到现成的药方,但至少能够启发我们开出对症有效的药方。比如,细品在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分析框架下的各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史,我们能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如果贸易保护主义可以视之为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战略的“正”,贸易自由化便可以视之为“反”,而综合采用多种手段,既发挥无形之手的积极作用,又发挥有形之手的积极作用,是经济运行达致垄断与竞争、稳定与自由的适度状态,便是一个经济体发展战略“合”的境界。

  笔者有一根深蒂固的偏见,学者们大多有标新立异的雅好偏好,也许正是因为有许多学者不厌其烦地鼓吹贸易自由化,罗列甚至虚拟贸易自由化的种种好处,才引起另一些学者的反弹。矫枉有时候是需要过正的,而任何偏激的言论都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我们也应对大师们的创见保持足够的怀疑。

  我以为,贸易自由化固然缺乏普世的永恒价值,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更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果贸易保护主义越过了边界,有可能给一国经济造成伤害。有时候,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政府干预,如果有人把贸易保护主义的适用范围从国家压缩至地区、行业、部门,我们便要警惕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如果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也来贸易保护主义,分割、摩擦,便是不可原谅。中国曾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创始国,后来,国民政府退出。退出应该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实力与欧美列强自由竞争,美国的货船可以自由航行于长江流域,中国却没有货船去密西西比河游弋。但是,自50年代之后,中国照搬苏联那一套,以至后来搞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不许农民养母猪,不许个人做生意,表面上全国经济一盘棋,实质上却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去十万八千里,最终形成地区封锁、行业禁入和今天依然挥之不去的部门垄断,经济自由被整得面目全非,这是应该引起反思的,要知道,美国早在18世纪即已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我的一孔之见是,在国际间,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也得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而在国内,则应毫不动摇地百分百地追求经济自由,破除一切有碍经济发展的地区保护、行业禁入和部门垄断,让市场无障碍、无边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