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交易所企业债市场要在沉默中爆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 00:48 中国证券报

  

交易所企业债市场要在沉默中爆发?
IC图片本报记者 吴铭 深圳报道

  曾在大型炼油企业工作过的赵先生在一次闲聊中告诉记者,90年代买过单位发行的企业债券,收益还挺不错,所以一直对企业债很感兴趣,但感觉现在很难买得到这类债券,一些企业债在券商柜台零售,基本上也都很快被一抢而空。

  象赵先生这样对企业债券感兴趣的投资者其实不在少数,不过他们都深感投资无门。现在投资者等到机会了,就在深交所7月底推出企业债券网上发行试点后,投资者申购变得较为方便,虽然供需缺口仍然存在。

  网上发行刺激交投

  2006年鲁能集团企业债券10亿额度当中,有2亿元于7月31日至8月1日专门放到网上发行。

  根据规定,凡是拥有深圳A股股东代码卡的投资者,均可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认购,并且在认购成功后,直接登记在投资者的证券帐户中,从而实现了认购、登记托管、交易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据记者了解,在这次网上发行尝试中,还是有几百名个人投资者参与了网上申购。“这表明网上发行是有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对企业债很感兴趣。”

  一直从事债券承销的平安证券伍云燕向记者表示,以往的柜台零售情况已经显示,企业债还是比较受个人投资者欢迎的,这次企业债通过网上发行,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小投资者认购企业债券的需求。

  从认购情况看,机构显然对这次网上申购机会准备更充分。7月31日当天,由于投资者每一证券帐户仅允许认购一次,认购上限为10万元面值,普通个人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网上发行消息关注又不多,当天售出了2700多万元。不过到了8月1日,随着每一证券帐户允许重复认购,机构纷纷入场抢货,仅在开盘撮合阶段,剩余1.7亿多债券就被全部消化。

  业内人士认为,深交所尝试通过网上发行企业债至少起到了活跃企业债市场交投的目的。伍云燕亦告诉记者,从06鲁能债直接上市后的情况看,单券过手率比较高,其交投明显比其他企业债活跃。

  “边缘化”之忧

  “交易所在搞活企业债市场方面的压力应当不小,因为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边缘化’问题相当突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业内人士都对交易所企业债市场现状感到不安。

  “边缘化”这个词虽然有一点扎眼,但它确实是市场现状的真实反映。在银行间市场的挤压下,交易所市场处境相当尴尬,尤其是去年底银行间市场对企业债开放后,交易所企业债交投差距进一步拉大。

  目前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能够参与银行间市场,却不能参与交易所市场,而参与交易所市场的券商、基金等,又基本上可以参与银行间市场,业内人士认为,这导致企业债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无法站在同一道起跑线上。由于债券市场参与者以机构为主,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市场交投,银行间市场由于机构众多,流动性更强,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机构参与其中,相比之下,交易所市场越是没有成交量,交投越冷清,也就越来越“边缘化”。

  “如果放到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制度改革的问题。”招商证券贾祖国表示。不过,即使政策制度暂未发生变革,交易所方面也不可能坐等政策明朗,在市场发展低迷期的最佳应对之策,就是加强和完善市场建设、改善服务、强化投资者教育,并争取一些创新突破,提升市场人气。对于深交所的06鲁能债网上发行试点创新,业内人士评价认为,这显然有助于交易所债券市场打破僵局,寻求更快速有效的突破。

  做大企业债呼声强烈

  从深层意义看,深交所这次通过提高企业债发行的电子化程度,不仅活跃了市场交投,取得不错的反响,更有助于降低发行综合成本,缩短企业债发行和上市间隔周期,未来可望吸引更多的企业债到交易所市场发行上市,进一步推进企业债的市场化进程。

  实际上,改变交易所债券市场“边缘化”地位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贾祖国认为,整个企业债“蛋糕”做大了,交易所市场状况多少也会随之改善。

  有人形容中国证券市场为“跛脚市场”,因为国内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已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股票市场相对于债券尤其是企业债市场要发达得多,两者发展比例很不协调。并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2004年底我国融资结构当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为82.9%,企业债仅为1.1%,股票为5.2%,金融风险过于集中在商业银行身上。2005年企业债发行量只有654亿元,企业债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例也仅在3%左右。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企业债券的优势在于能够降低借款成本、提供流动性、使资源优化配置,并在降低银行系统风险、保持稳定的国家融资结构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意义、作用其实大家都明白,关键是究竟怎么大力发展企业债市场。”

  变革要求接近临界点

  早些年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大多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审批制度不适应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发行审批制度市场化改革,在放松对债券市场发展管制的同时,使中国债券市场具有适度的信用风险。

  与此同时,放宽对企业债券投资主体的限制也很重要。不过,业内对于企业债市场是否面向个人投资者,似乎仍存在不小的争论。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债市场的混乱,使监管部门对于企业债市场化运作心存余悸。部分市场人士据此认为,企业债券市场不宜定位于风险分析和承受能力较弱的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但多数业内人士则表示,投资者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需要政府的培育和教育,东亚一些国家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经验正是培育投资者、创造需求。一方面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也鼓励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关键是要完善法治基础,制定合适的游戏规则,实现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监管模式,积极维护投资者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

  从目前来看,大力发展企业债的市场条件已成熟,一批大型优质企业正成为或有意成为发债主体,中小企业发债意愿强烈,保险、社保、基金、券商、信托、农信社、大型企事业集团等机构投资者则对企业债保持了稳步增长的需求。此外,央行允许企业发行短期票据,也对企业债市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规划已提出,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在此背景下,新版《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正在加紧修订当中,有消息指企业债将简化并规范审批程序,促进企业债品种、发行方式多样化,更多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债发行主体的要求。毫无疑问,有关方面将根据市场化的大方向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发行管理制度,发行核准制的确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多头监管格局可能出现的变化,今后将使中国企业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研究人员表示,“对于交易所债券市场而言,市场能否做大做强,未来几年将是最关键的时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