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全球化了 中国在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全球化了中国在哪
◎袁 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全球化了中国在哪
全球化了中国在哪
全球化了中国在哪
———“韩流”引出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思考

  大概在1996年的某个晚上,我读书读得实在忍不住去看电视(小时候看一部电影转好几个村庄看好几回的“电影稀缺”造成的“电视瘾”),刚好在播韩国电视连续剧《月光
下的家族》,前几集没看着,但接下来的每一集差不多每晚都“持之以恒”地看完了。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了多部韩剧,深深领教了“韩流”的魅力。韩剧几乎没有那些震天动地的大事,基本上都是平铺直叙的很“老百姓的故事”,普通人因而特别容易产生共鸣(这社会普通公众的“共鸣”可不得了,谁抓住了这一点,谁就抓住了最广阔的市场),难怪就有《看了又看》,演了上百集,男女老少还想看。近年间大量韩国影视产品出口中国,(整个东南亚都受到持续不减的“韩流”吹拂),我没有看到由此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的具体统计数据,但凭直觉,肯定不少,而且这势头还在上升。

  在欣赏韩剧并感叹投资商的投资眼光与能力的同时,我更在想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本土化与国际化。“韩流”至少有两点已超出了艺术与经济意义:一是,那些作品无一不透露出韩国人那种勤奋创业、忧患意识、认真顽强、团结互助、吃苦耐劳、护家爱国、乐观向上、追求美好的精神,无时不在折射出韩国特有的“本土人文自然特色”(“本土文化”),正是这种地地道道的韩国本土文化,成就了韩国影视作品的“灵魂”,也正是这个灵魂,成就了具有显著经济意义、文化意义以及社会意义的“韩流”。要是那些韩剧去模仿美国好莱坞的作派,那绝对不会有“韩流”。二是,即便用经济眼光看,“韩流”也是一股成功的“商流”,那一部部大量出口的电视剧就是一个个在市场上销售良好的商品。1997年被“亚洲经济危机”重创后的韩国投资界的这一“大手笔”是成功的,这成功的商业卖点就是“土生土长的韩国人文”。这两点又一次印证了中国那句老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开放”、“经济全球化”、“国际化”、“走向世界”每天都充盈在我们耳边的今天,我们的确取得了经济与社会开放的阶段性成功,每个中国人也感受到了益处,但我们还是应该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好好问问:我们是谁?今天在哪里?要向何处去?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又遇到了中国人的一个老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

  我想,今天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中国人都不会否认国际化,尤其是知识界、政界与商界更不会去封闭性地思考问题和决策,况且就中国的经济力量而言,我们不仅仅“引进来”,更开始“走出去”。但值得重视的一种现象是,有些地方政府有些部门有些企业有些人士凡事都“求外”,凡是“本土的”都被认为是“土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不在视野的,一味地推崇“外来的和尚”,甚至“土和尚”只要披上“洋法衣”,便是“能念经”的了。

  不可否认,“洋和尚”大部分是“能念经”的,但同菩萨不一样的是,他们是为自己商业利益而“念经”,并非经济学上讨论的“利他主义者”,只要不符合当初约定的利益要求,他们可以将“经”念到像“威尼斯商人”那样要求你“割肉偿还”。最近一些跨国机构参与的所谓“财务投资”案例,想必有人已切实感到这种“割肉”的滋味了吧!当然,这在市场经济时代,实属正常。但无庸讳言,有为数不少的“外来和尚”根本不会“念经”,甚至是“念歪经”。近年来爆出了几大重量级跨国公司因欺诈和财务管理混乱而导致破产关门的案子后,有些同胞如梦方醒:敢情跨国大公司并非都是管理先进的,也并非都是诚信守法经营的,不乏比某些糟糕的本土企业还要滥的情形。

  实际上,国际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现方式。规律性的现象是,世界格局中的强者往往更加要求“国际化”(资源与市场争夺使然),但也不是什么时候、在什么领域都强调国际化或自由化的,只是视自己利益之需而不断启合他们手中的“自由化”与“保护伞”。比如这段时间的美国,就因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预期上升、中期选举等原因而不那么强调国际化与自由化,君不见因为华盛顿坚持要保留并增加农业补贴而致使“多哈谈判”的长时间中止么?所以,再怎么国际化全球化,也都有你我他之别,要不,为什么经济学教科书都被称为“国民经济学”呢?“国民”者,一国之民也!

  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不要迷失了“自我”,此乃立世之本!否则,连主体都没了,其他一切还能谈得上吗?对“引进来”的,那些掌管政策的“父母官”们不要盲目夸大其作用,更不能不分青白一味优惠(起码得问问到底有没有税收可交、有多少税可交?),真正将“国民经济学”念到心里去,内外“一视同仁”、平等竞争,方能使我们的经济政策真正成为公平公正的“国民经济政策”、“公共政策”。“走出去”的,应理直气壮,切忌瞎模仿,真正将自己特色的东西拿去竞争,把自己最好的展示给世界。对此,不妨仔细研究并借鉴台湾同胞已实施过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政策,尤其真正使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在有效的制度规则下顺利进行,而目标则永远是富民强国。

  身处走向群雄逐鹿的时代,不忘本土特色,理智冷静,不卑不亢,保持一颗平常心,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并勇于同强者竞争,敢于有超过强者的战略目标:惟有如此,世界才是丰富多彩的,也才是活力无限的。这便是“韩流”现象带给我的思考。

  蒋玉磊 制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