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央行及时加息有七大理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人物志·唐震斌□唐震斌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发展,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突
事实上,为配合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央行已多次运用了货币政策:如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了三次定向票据、进行了两次“窗口指导”、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使货币政策逐步从“中性”转向紧缩。但是,由于央行的调控力度比较温和,加上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迫使央行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结果是导致了调控效果不太理想,使得收紧货币流动性的压力和成本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央行应果断采取措施,尽快上调存、贷款利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收紧市场流动性,以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和资产价格泡沫。这里,有七大理由支持央行加息。 第一,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处于历史最低位置。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从1990年以来便震荡下行,期间的平均利率水平为6.36%,当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2.25%(还要扣除20%的利息税),仅为平均水平的35%,显然不利于控制信贷膨胀和投资扩张。 第二,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在递减。尽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但存款准备金率是一项力度很大且带有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可频繁使用,否则其政策边际效应可能递减。必须交替使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如果连续进行3-4次的货币政策紧缩操作,可以将过剩的流动性慢慢抽走,真正起到以货币政策手段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的作用。 第三,随着美元加息周期或将结束,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加大。美联储8月8日宣布暂停加息后,美元走势趋软,这意味着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的外汇资金将有增无减,我国央行将被迫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局面,故我国货币政策宜早作准备。为此,央行必须出台冻结国内流动性的进一步措施,通过及时加息来强化市场预期。我们要吸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在本币升值过程中的教训,不能再延用人为压低人民币利率、扩大中美利差的办法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其后果将是可怕的。 第四,加息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当前,导致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低利率政策。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市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逐渐提高,上调存贷款利率后新借贷款和以往贷款的利息成本都会上升。因此,加息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企业的贷款需求和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能力,并控制投资冲动。 第五,下半年物价涨幅有温和加快之势。尽管上半年的CPI涨幅同比有所回落,但从3月份开始,CPI的同比涨幅逐月上升,这个趋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随着资源价格改革和各地上调公共服务价格的推进,下半年的物价涨幅将超过上半年。而且较低的CPI涨幅与普通居民的实际感受有很大差距,当前CPI有低估和失真的可能会弱化对通胀的预警功能。事实上,从长时期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货币投放过多最终将导致通货膨胀。另外,工业品出厂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幅度比较高,将逐步传导到CPI涨幅。所以,央行需未雨绸缪和及早防范。 第六,央行票据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货币回笼效应逐渐弱化。今年以来,为了对冲市场流动性,央行加大了央行票据的发行频率和规模,上半年的发行规模达2.2万亿元,几乎接近2005年的全年水平。央行不但要支付较高的利息成本,而且到期的央行票据将释放流动性,必须发行新的票据予以对冲,导致央行票据规模越滚越大,其对冲流动性的作用也逐步减弱。在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主要途径的情况下,央行无法主动控制货币供应量,不论是发行央行票据,还是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都只是一种短期化的货币政策搭配,不但维系成本很高,而且难以持续。另外,一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已从年初的1.9%左右上升到目前的2.8%左右,且央行为了控制利率上升过快,近期又以数量招标的方式发行了两期央行票据。相应地,货币市场利率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如果央行还不提高基准利率水平,有可能会使利率体系变得更加混乱。 第七,加息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泡沫。由于国内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机会较少,许多资金涌入相对有利可图的房地产市场,导致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局部地区已出现了泡沫化迹象。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城市的房价甚至继续攀升,畸高的房价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很可能演变为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加息能有效抑制投机性房产需求,引导合理消费,使房价平稳回落。 在当前宏观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央行要想全面贯彻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在此基础上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综合性和有效性,央行及时加息是必要的,在有助于明确市场预期的同时,最终也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