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应为未来的“反过剩”做好准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9:47 中国证券报

  

应为未来的“反过剩”做好准备
特约撰稿 王建

  最近,国务院领导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从“偏快转向过热”,并提出要从信贷、土地和市场准入等诸方面入手,这使各方面担心可能会在下半年进行新一轮宏观紧缩,那么应当怎样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走向呢?

  外需拉动是“偏快”主要动力

  2004年政府之所以要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在总供给方面存在着几个极度紧张的“瓶颈”,如

能源、原材料和运力等,相对于当时过大的投资规模,这些基础部门的供给能力已经无法支撑。另一个原因是通胀,1998年以来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5年下滑,在库存动用到底后终于出现了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CPI指数不断逼近5%这个通胀警戒线。但是目前这两个迫使我们进行宏观紧缩的因素都不存在,而且已经逆转了过来。

  从2005年中期开始,大量前期投资的生产能力进入到产能释放阶段,使能源和主要原材料的供给情况大为改观,这集中表现在电力供给紧张情况显著缓解,主要原材料如钢铁、水泥等供应充裕、价格大幅度下跌以及投资减缓,运力也不那么紧张了。从价格形势看,从2004年四季度开始,CPI指数就明显回落,到2005年二季度以后始终稳定在2%以下,今年2、3两个月已经跌到1%以下,政府趁物价低谷较多出台了一些调价措施,使上半年的CPI控制在了1.5%。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曲线开始上扬,主要原因是外需拉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其二,投资中增长最快的是外向型部门,特别是外向型的消费类产业部门。从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看,去年上半年是4%,今年上半年上升到5.4%,增加了1.4个百分点。如果银行存差可以代表国内生产过剩的价值量,去年上半年贸易顺差仅相当于同期银行存差新增额的15.9%,今年则猛增到45.9%,可见外需大幅度增长是导致今年我国经济增长趋于活跃的最重要原因。

  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还带来了一个新现象,就是货币的流动性突然增加。企业为扩大出口,不论是投资资金还是用于生产和收购产品的流动资金,都是从货币市场取得,但是在出口换汇后到央行结算人民币,获得的却是基础货币,这部分基础货币再投入到货币市场有一个货币乘数,这个乘数目前大约是4,如此贸易顺差就成了货币市场资金的放大器,如果今年的贸易顺差增长到150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500亿美元,乘以8的

人民币汇率再乘4的货币乘数,就是2万亿元。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多增了218亿美元,相当于向货币市场同比多注入了7000亿元,是今年上半年广义货币M2同比新增额的3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的对冲操作没有及时跟进,货币流动性怎能不突然放大呢?

  出现“偏快转过热”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外需继续扩大甚至是急剧扩大,引导面向扩大出口的投资继续增长,在贸易和投资这两个需求引导下,中国的确可能出现“偏快转过热”的局面,宏观调控当局对此予以高度关照无疑是正确的,但从目前的国内外形势看,出现这种局面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看外需。美国商务部刚刚发布了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指标是2.5%,大大低于一季度的5.6%,在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后,美国的经济增长自二季度以来已经明显减速。“9·11”事件以后,美国主要是靠低利率制造

房地产繁荣,相应带动居民消费增长,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在不断加息后美国的房地产已经开始衰落。到7月中旬,美国的30年期房屋抵押贷款利率已经上升到6.68%,已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个百分点。美国新屋销售量自去年四季度以后就明显走出下滑曲线,到今年7月中旬已经下跌到自1991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由于美国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美国经济的衰退必然会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扩大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我国外需扩大的前景从短期看并不乐观。

  其次看投资。如果外需扩大的前景受到阻碍,目前我国这种以外需为主要需求动力的投资增长也会受到阻碍。此外,从总的投资形势看,目前正处在自2003年以来新一轮投资周期的后期阶段,这可以从新上项目计划总投资的增长曲线变化来看出。2003年一季度是本轮投资周期的起始阶段,当季投资增长率为27.8%,而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为63.3%,但是去年前5个月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已经下降到24.9%,今年前5个月下降到23.6%,今年前6个月进一步下降到22.2%,已经是一条不断下滑的曲线。目前的投资增长率虽高,但一是靠外需在拉动,二是靠本轮投资项目的收尾工程在拉动,如果外需拉动的投资增长在美国经济衰退影响下开始减缓,到明年本轮投资周期又到了末尾,目前这种投资增长率攀升的格局就会结束了。

  物价形势也不会再度构成宏观紧缩的现实压力。今年夏粮取得丰收,秋粮也丰收在望,粮价在连续两年丰收的基础上从年初就开始走低,今年是连续第三个丰收年,估计夏粮上市后粮价会进一步下跌,秋粮上市后四季度会跌得更多,这会成为CPI在今年后两个季度持续走低的基本因素,我预计三季度的CPI可能会下降到1.3%,四季度又会到1%以下。

  所以从今后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看,都不存在需要宏观需求紧缩的压力,而且越往后放松需求的压力会越大,因为明年应该是本轮投资周期的末尾,大量产能会集中释放,而我国的收入分配矛盾直到目前并没有获得实质性解决,生产过剩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所以目前还是应该坚持“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方针,并为今后的“反过剩”积极做好准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