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专家呼吁慎重发展玉米燃料乙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8:55 中国证券报

  

专家呼吁慎重发展玉米燃料乙醇
本报记者 王超 通辽报道

  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燃料乙醇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然而,作为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材料玉米在未来几年将面临供应紧缺状况,在7月22日举行的“2006中国玉米产业论坛”上,专家呼吁,燃料乙醇工业应慎重发展。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李希荣副司长表示,我国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之初,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并不是

能源问题,而是消化陈化粮。经过几年的集中销售后,国有粮食部门储存的陈化粮存量水平已经非常低了,然而燃料乙醇发展受到原材料制约的问题日益凸现。

  同期数据表明,2001年国内酒精原料中玉米原料占总量的比重为59%,到2005年时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76%。玉米用量在燃料乙醇生产中大幅度上升,玉米使用比重的提高给玉米供给形势带来沉重压力,对于总体供求处于紧平衡的国内玉米行业来说将无法支撑。

  吉粮集团副总经理姜建华说,国内玉米总需求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供需形势已经由过去的供大于求趋向于供求紧平衡。玉米消费由1998年度的1.06吨增长到2006年度的1.25亿吨,9年时间国内总消费增长了近2000万吨,且结转库存逐年递减,这与国内的饲料消费呈刚性增长和工业消费快速增长一致,并且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更加明显。

  “中国玉米加工和原料供求已经发生了地区结构的转折性变化”,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深加工的强劲发展导致玉米需求增加,拉动了产区的出售价格上升,销区采购的玉米也必须抬高价格,导致在玉米加工和原料供求上出现结构性变化。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玉米市场的格局将是产区销售本地的玉米,销区消费进口的玉米。

  姜建华预计,未来3-5年,中国玉米将实现进口。姜建华说,今年中国玉米出口大幅减少,个别企业已经尝试进口玉米,小批量集装箱进口玉米已经到货,山东西王集团首单整船玉米进口7月中旬已装船完毕。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进口、出口双向参与国际玉米贸易流通的趋势已逐步显现。韩、日及东南亚的小港口、小船只以及食品级玉米需求,使得中国仍然有玉米出口的比较优势。南方出现的市场空间则可能为美洲玉米所占领,中国整体上将在一个时期进入净进口阶段。

  李希荣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的加工成本和燃料乙醇的价格来算,生产一吨燃料乙醇要亏损1000元左右。国家给予补充在每吨是1600元左右。如果按10%的添加,2008年在全国推广使用,届时需要补贴近100亿元,有没有必要这样去补贴成为一个问题。但是不补贴的话,这些企业可能就无法生存。

  知情人士透露,“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粮食类乙醇的消耗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折合乙醇生产量约为340万吨),有关部门已经在有意识地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向非粮原料乙醇生产转变。目前新上马和计划上马的酒精和乙醇企业,其加工原料多以玉米为主,这是与有关部门对未来乙醇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有一定的出入。

  对此,专家建议,应该着手开发新的非玉米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原料包括糖蜜、木薯、秸秆和甜高粱等材料可在替代能源上发挥更大作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