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无房户”激增考验中国住房保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无房户”激增考验中国住房保障
沈晓杰

  扬子晚报 资深编辑中国的住房制度,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历史性抉择。以开发商主导下的房地产市场模式,正在使中国城镇住房发展走上不可持续之路。让人不能漠视的现实是,中国城镇买不起房的人越来越多,前几年少见的“无房户大军”,也正在迅猛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年鉴,2003年全国城镇实际销售的商品住宅为2.977885亿平方米,2004年为3.381989亿平方米。2005年估计为3.5亿平方米,另外三年间全国销售的

经济适用房大约为1个亿平方米左右。这三年全国城镇实际销售的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加在一起11亿平方米左右。相当于全国城镇居民每年可以从市场上获得3.67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建住房。

  到去年底,全国城镇实际居民住房的建筑面积估计在104亿平方米左右,按每年新增7亿多平方米计算,2010年全国城镇将有住房140亿平方米左右。由于这“新增7亿”中包括了大量农村的老旧民宅,如果把城镇住房改造拆迁率定在2.5%(相当于每年要拆掉3.05亿平方米住房)。这就意味着全国城镇每年实际可供的新增住房面积只有4亿平方米左右。但其中,还有1.6亿平方米是新增城镇人口所“搞不到”的非商品房,所以面向市场供应的商品房总量只有2..4亿平方米。而在这2..4亿平方米中,至少75%被有经济实力改善住房条件的“老市民”中的“有房一族”买去。

  也就是说,从全国范围来说,全国城镇每年被以新增人口为主的“无房户”所买走的商品住房,只有0.6亿平方米。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在全国每年新增的2000万城镇人口中,除了10%的“先富阶层”可以在当地买房外,每年都要增加1800万“无房市民”。如果再加上因拆迁和生活贫困而失房的人口(若以全国5.6亿城镇人口的0.5%计算就近300万)加在一起,全国每年新增的“无房人口”就超过2000万。到2010年这5年新增的无房人口就会增加到1个亿。

  当然,住房自有率也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住房政策和

房地产市场好坏的唯一和“非此即彼”的标准。一个国家的住房自有率,除了有政府的住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因素以外,还和一个国家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及国民迁徙和就业的习惯有关。

  但是,面对这样巨大的缺口,实际上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题”也极为简单———究竟是维护

开发商,还是一切为了人民,相信这并不是一个艰难回答的疑问。

  (嘉宾言论只代表个人立场,不代表本报观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