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之争 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7月,香港8所高校到内地大规模录取“尖子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在上海、河南、福建和云南等地,一批取得今年高考最高分的学生已选择去香港高校读书。 中国高教界一时风生水起。
香港高校:生源市场的“香饽饽”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主任朱力径向媒体透露,今年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共收到了6300份报名申请,其中北京地区1600份,按计划今年港科大在内地招生人数为160人,招生比例高达近40:1,远远高出内地高考录取平均比例3:1的水平,甚至高出北大、清华在一些地方的招生比例。 难道去香港读大学比内地更轻松吗?事实上,香港高校一年的学费约为6万至8万港元,生活费在1万至4万港元之间。如果拿不到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将会给学生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然而,毕业后具有更好的就业预期,成了内地学生青睐香港高校的重要原因。香港大学最近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 据悉,今年香港大学第一批面试的内地学生达3000人,这是去年人数的两倍。 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 在北大、清华方面,比较反感有关他们“将被扫为二流”的论调。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方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北大一直都不强求有很高的就业率,而是将重心放在就业质量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认为,目前香港8所高校争夺内地生源的数量不多,5至10年后的形势则不容乐观。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内地高校,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改革,在生源争夺战中将进一步丧失自己的传统优势。 他分析,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香港高校的红火,内地高等教育进一步国际化,北大、清华迟早会在生源上面临挑战。虽然这两年去香港读书的“尖子生”不算太多,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因为“打开窗户以后,开门只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