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融资融券业务启航在即 > 正文
 

大券商拼争融资融券盛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10:37 新京报

  一些券商负责人在京活动通融,融资业务试点初期可带来18亿元收入

  

大券商拼争融资融券盛宴

  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初期,中小散户可能无法分享这场盛宴。李磊摄

  

大券商拼争融资融券盛宴

  7月2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融资融券(买空卖空)业务试点8月1日起正式拉开帷幕。

  在接下来近一个月的准备阶段中,管理层还需要完成两件事情,第一、选择首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券商。

  第二、尽快出台指导试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细则。

  对于第一项工作,有消息称证监会将在本周揭晓试点券商。对于第二项工作,南京证券总裁步国旬表示,融资融券业务的细则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制订,估计沪深交易所很快就会出台,同时证监会也会再陆续出台一些相关文件。

  融资业务带来80亿元资金增量

  在试点券商最终谜底揭开之前,证监会方面口风甚紧。证监会融资融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融资融券试点选择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便透露相关信息。

  而有望入围首批试点的券商方面也低调对外。据一位参与融资融券方案制订的券商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最近明确表示禁止对外透露任何有关公司融资融券的事情,否则将追究泄露消息的人员,并给予严重处罚。

  “证监会说谁就是谁,因此公司不敢有一点疏忽,我们都已经走到现在这一步了,如果因为消息泄露而被刷下来,实在太可惜了”,一位有望入围首批试点券商的负责人解释。

  有券商研究报告认为,试点初期融资业务可带来18亿元收入,将给市场带来约80亿元的资金增量。对于这一块肥肉众多券商都跃跃欲试。

  据了解,首批融资融券试点券商确定17家创新类券商,而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等5家券商入围首批试点的可能性最大。

  按照《办法》规定,试点券商必须具备7个条件。为了让自己公司跻身首批试点,一些公司负责人开始赴京活动通融。

  2006年2月,证监会曾下发通报,批评广发证券总裁董正青在未向外界和监管机构如实披露的情况下,以自己实际控制的公司受让广发证券股权。由于这一点,实力雄厚的广发证券将可能和首批试点失之交臂。

  知情人士透露,他们公司主要负责人早已赶到北京活动,希望证监会能网开一面批准公司入围首批试点。

  保证金第三方存管为第一道槛

  《办法》要求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券商必须保证客户资产安全、完整,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方案已被证监会认可,且已对实施进度作出明确安排;已完成交易、清算、客户账户和风险监控的集中管理,对历史遗留的不规范账户已设定标识并集中监控。

  据了解,保证金第三方存管虽然早被写入证券法,但由于银证通模式的火爆,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风险类券商在托管过程中被强制推行。而大集中系统由于涉及多个系统调试和上线风险,很多证券公司都是消极观望,目前业内只有国信、华泰证券等公司完成,广发证券等实现了区域集中。

  业内指出,第三方独立存管和大集中系统成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必备条件,主要是为了保证投资者的资产安全,但这也在客观上刺激了券商尽快实施第三方独立存管的动力。权威人士也指出,《办法》的要求针对的是信用账户即融资融券的客户,普通客户并没有这个要求。《办法》也规定,在本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的客户,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

  试点期间散户无法参与交易

  在境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中,融资融券业务都已经开展多年,每个投资者都可以随时到营业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

  而即将开始的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可能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并不能参与。

  步国旬向记者表示,融资融券业务最初客户是机构投资者,短期内中小散户不太可能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步国旬此前多次参加过证监会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研讨。

  另据一券商工作人员介绍,在他们公司融资融券方案中,不是所有营业部从开始就会开展该项业务,而是从中挑选机构开户多和资金规模大的营业部率先开展,然后再分批推进。

  他还补充说,除了机构以外,资金规模大的客户也可以开展融资融券交易,不过这要有一个资金规模限制。

  其实,融资融券在内地资本市场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1993年、1994年,券商就开始为客户提供“透支”服务,即客户向营业部借钱买股票或借股票来卖。在当时机构自我约束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券商频频出现违规融资、挪用资金等事件。1996年,证监会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业务。

  根据《办法》规定,券商与客户约定的融资融券期限不得超过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最长期限,且不得展期;融资利率不得低于央行规定的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目前,央行规定的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是5.4%(6个月以内)、5.85%(6个月至1年)。再加上券商赚取的手续费,业内估算的总费率在7%至8%。

  本报记者贾浩森实习生张羽飞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