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常清:金融期货 建设经济大国的战略举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5:42 中国证券报

  

常清:金融期货建设经济大国的战略举措
■资本观察

  金鹏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 常清

  我国即将推出金融期货,并不仅仅是考虑到股市全流通、双轨价格合一之后,

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加入WTO之后改善金融环境的问题,而是我们在建设经
济大国的过程当中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举措。

  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只要你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大国,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和金融体系,而不单纯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园区和简单的世界加工厂,就必须要有健全的化解国民经济运行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期货市场,并由它来发现并决定本币金融商品的价格。

  我国经济建设的任务既不同于东南亚各国,也不同于“亚洲四小龙”,我们学习的对象只能是美国这样有自己独立经济体系的经济大国。在建设经济大国,乃至于建成经济强国的过程当中,期货市场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没有健全的期货市场,其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是残缺不全的、是没有弹性的、是不足以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

  关于这一点,美国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总结认识得相当深刻。格林斯潘在1999年美国期货行业联合会议上讲话指出:“金融期货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将这些风险分配给那些最具有能力且又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种化解和转移风险的过程改善了市场形成各种金融产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机制……合理的、非扭曲的金融产品和资产价格信号将有利于促进企业家更合理地分配实物资产资源,从而创造出在消费者看来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毫无疑问,这一过程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金融衍生市场本身的附加值来自提升财富创造过程的能力。”另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规避风险的能力。与30年前相比,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更灵活、更有效,同时增强了经济本身对抗冲击的能力”。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2000年第25届国际期货业年会的演说中指出:“在美国经济过去十年的成功发展中,期货业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作为广义金融市场的核心,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促进价格的有效发现和分散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促进美国金融体系达到目前健全水平的有力工具。”

  从美国股灾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健全的期货市场,该国的金融体系是没有抗风险能力的,该国的金融安全问题是无法保障的。期货市场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它具有分散、化解国民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风险,使整个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具有抵御重大风险冲击的能力,这从美国两次股灾的比较研究当中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股票市场的跌幅远不如1987年的股灾,可造成的影响却比1987年的股灾大得多,对美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讲,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美国的经济学家们通过实证分析,才深刻认识到期货市场在整个金融体系领域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货市场可以将“集中性的波动”化解为“经常性的波动”,将“瞬间的巨大风险的释放”分散为“经常性的风险释放”。这种功能在国民经济运行当中起到了一个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或者可称为“安全阀”的作用。有鉴于此,我国要将自己建设成为有完整的经济体系的经济大国,期货市场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金融期货的上市对于健全金融体系是一项重大的建设性措施,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要有自己的本币金融商品的定价中心。它不同于小的经济实体,例如有些国家和地区都没有自己的货币,经济体系不健全,不需要金融期货来决定该国本币金融商品的价格。一个国家有没有自己本币金融商品的定价权和定价中心,是衡量这个国家是否真正拥有经济主权,是否真正是一个经济大国的重要指标。假如我们国家从股票综合指数到单值股票的期货价格,以至于人民币内外价格都由别的国家的交易所来形成,那将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中国决不能在人民币金融商品的定价当中没有话语权。我国的金融期货市场一定要成为人民币等各种金融商品的定价中心。推出金融期货产品,从股指期货开始,到利率、

汇率期货,由我国的期货交易所来决定资本和资金的价格,不仅是金融安全的问题,还关系到我国的整体经济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从一定程度上讲,有没有健全的金融期货市场是衡量我国是否真正成为经济大国的重要标志。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出股指期货的重大意义,将股指期货上市的好事办好,是我们业内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的历史职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