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中国钢企128亿“埋单”铁矿石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钢企128亿“埋单”铁矿石上涨
本次铁矿石价格的马拉松谈判,为中国钢铁业日后的国际谈判积累了大量经验 资料图□本报记者 袁小可 徐虞利

  宝钢接受涨幅,2006年度国际

铁矿石定价最终以上涨19%的结果,为这场长达半年之久的六轮谈判一锤定音。

  昨日,受此影响,国内A股34家上市钢铁公司中七成小幅下跌,进口铁矿石比例较大的钢铁企业无一幸免。

  分析师指出,尽管按理论数据测算,中国钢铁企业将花费近128亿元为19%的涨幅额外买单,但我国钢铁市场价格的先期回暖已提前消化了涨价预期,同时加上炉料、运费、

汇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9%的涨幅对钢铁企业带来的冲击效应将不会很大,公司业绩向好将对上市钢企股价起到支撑作用。

  成本上升已提前消化

  合约矿价上涨将提高国内钢铁的生产成本,据分析,铁矿石每吨涨价19%,相当于7至8美元,对吨钢成本的影响约在 100元左右,但铁矿石涨价的不利因素却早已被市场所消化。

  东方证券杨宝峰表示,对于全部需要进口长单矿石的钢铁公司,吨钢成本将因此上升约100 元/吨,按照中国2006合约年度进口2 亿吨长单矿石量计算,国内钢铁行业将因此多支付矿石成本128亿元。但由于人民币呈升值趋势,矿价上涨实际影响将小于上述计算,假设在合约年度内人民币较目前汇率升值5%,吨矿石采购成本将平均下降20 元/吨,折合吨钢成本下降32 元/吨。

  联合证券毛祖宏也提醒,目前海运费已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至10美元,如果后期海运费能够保持稳定,价格上涨的费用基本可抵消。此外,炼钢所需的其他炉料价格已低于去年水平,国内钢材价格已经迈出低谷,从年初到现在国内每吨钢铁的价格已平均上涨了1000元。因而,此次价格上涨对规模钢企影响有限。

  平安证券周宠以宝钢为例分析认为,考虑海运费的下降,宝钢铁矿石海上运输中约一半左右是现货合同,巴西到北仑的海运费由去年最高的40美元/吨,下降到目前的22美元/吨左右,假设平均运费下降8美元左右,相当于铁矿石到岸价格变化不大,考虑到价格从二季度起平均上涨了500元/吨,远高于成本的上升。

  抬升企业盈亏平衡点

  由于此前国际多数钢铁公司已经签订19%涨幅之协议,我国钢铁公司在连续上调产品价格后,矿石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上升已被充分抵消,在目前钢材供需平衡甚至部分品种短缺的背景下,矿石成本上升只会体现为钢价的上涨,短期对钢铁公司盈利影响有限。

  光大证券赵志成表示,此次矿石涨价将抬升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将给中国钢铁上市公司带来负面影响,但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一般不超过3分钱,济钢、南钢、韶钢等企业受影响较为明显。

  国盛证券王小锐表示,国内钢铁上市公司受到的影响将取决于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此次价格上涨对规模钢企影响有限,对进口矿石比重较大的G宝钢、G武钢略有负面影响,对于拥有矿石资源的G西钢和集团矿石资源自给率高的G

鞍钢、G本钢以及G太钢影响正面,但对于中小钢铁企业影响较大,由此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整合的步伐。他同时提醒,对于二级市场来讲,西藏矿业、金瑞科技等公司也将受惠于铁矿石价格上涨。

  中信证券钢铁分析师周希增也表示,目前国际钢材价格创出高点,国内钢材价格处于上升期,钢铁企业盈利能力逐步加强,钢铁板块年中业绩报表比较看好,相信下半年钢铁板块仍会有一波上升行情。

  曾有望商定10%涨幅

  中方多交4亿美元“学费”

  □本报记者 徐虞利

  中国钢厂最终接受2006财年铁矿石粉矿、块矿价格均上涨19%的协议,尽管没有实现“中国价格”,但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来年,相信以宝钢为主的中国钢企在国际谈判中将成为主角。

  铁矿石市场需求集中释放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国内铁矿石企业和贸易商已停止报盘,一位业内人士说“不知道该涨多少,行业内不知道怎么沟通”。而近期唐山地区钢厂国内铁矿石的采购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吨640元至650元,上涨40元;东北地区上涨到每吨530元,比两周前上涨20元。这表明更大的需求释放和更大幅度的价格上涨就在眼前。

  由于价格谈判持续了长达7个多月的时间,现货市场已经受到了极大影响,钢厂的需求被积累了下来,本应该用1到2月释放的需求,很可能在2周内释放,而需求短期内集中出现在市场上,造成需求的放大。

  联合金属分析师告诉记者,许多钢厂的库存确实接近底线,现在谈判结果明朗,钢厂要向现货市场补充库存。由于钢材价格现已攀升到了10个月以来的最高点,对于重返市场的钢厂来说,可能宁愿买些高价矿石,也要保证生产。

  业内专家提醒,针对贸易商借机涨价的举动,国内钢企若不早做准备将会陷入被动。

  曾有希望拿下10%涨幅

  早在4月上旬,新华财经分析报告总监陆晓明在第四轮谈判破裂后就向有关部门建言:“按目前形势判断,涨价不超过15%是比较合理的,涨幅低于15%估计矿山很难接受,低于10%几乎没有可能,若能谈下12%的涨价,对宝钢来说就算胜利。”并进一步建议我国钢厂应作适当让步,努力打破谈判僵局。事实上,当时澳方已基本同意10%的涨幅,但中方还想继续压低涨幅,因此错过最佳确定首发价格时机。

  据测算,我国2005年长期合同进口粉矿约1.2亿吨,若今年长期合同供应量不变,则今年将比去年多支付8.66亿美元。

  有专家指出,中方本可以谈下10%的涨幅,而现在只能被迫接受19%的涨幅,两者相差9%,这样在今年长期合同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中方凭空将多支付4.1亿美元,这是错误判断形势,谈判策略失当的最直接的代价。

  在目前全球资源类商品价格飞涨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现已上涨到人们心理价位的顶峰,可能预示着拐点即将到来。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在参与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进程中,据理力争,坚持原则,面对困境的表现已无可厚非了,宝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独当一面,五轮谈判舌战三大矿业巨头,更令人尊敬。中国在今年矿价谈判中地位已提高到第一位,这仅是中国正式参与价格谈判的第3年而已。明年的谈判中国会继续以老大的身份参与谈判,相信中国会更加成熟,并且取得更显著的成就。

  惠誉:中国钢铁业将加速整合

  □本报记者 禹刚

  国际著名评级机构惠誉(Fitch)昨日表示,进口铁矿石长期合约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挤压中国钢铁企业利润率,从而加速整个钢铁行业的整合进程。

  日前,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与中国钢铁企业的代表宝钢经过六轮艰苦谈判,最终确定2006 年铁矿石基准合同价格同比2005 年上涨19%。这三家供应商控制着世界70%的铁矿石产量,此前曾计划将2006 年铁矿石的价格提高24%至30%。

  中国去年共进口铁矿石2.75 亿吨,占全球铁矿石产量的43%。

  惠誉中国企业评级部联席董事陈东明表示,中国尽管是市场上最大买主,但此次并未完全体现出定价能力,这表明,“中国仍处于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化过程中”。他强调,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挤压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率,而这将“加速中国整个钢铁企业的整合进程。”

  惠誉还认为,尽管利润率日益降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提出过确定合理产能的倡议,但是为避免成为被并购的目标,许多中国大型钢铁企业仍在扩大产能。截至2005 年底,产量超过1000 万吨的钢铁企业已经达到8 家,而在2004 年底仅为2 家。惠誉预计,2006 年中国粗钢产量年比将增长15%,达到4 亿吨。这意味着对铁矿石的需求将增加约8,000 万吨。2006 年铁矿石的进口量将超过3 亿吨,从而支撑了铁矿石合同价格的上涨。

  宝钢最近宣布其第三季度产品价格将提升6%至8%,这表明中国钢铁制造企业仍有空间向下游产业转嫁其部分成本压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