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中国不再受欲加之罪 美国对华贸易立场悄然生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不再受欲加之罪美国对华贸易立场悄然生变

美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见证喜忧参半经常账逆差数据 本报传真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朱周良

  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及去年全年的经常账逆差数据,结果可谓喜忧参半:第一季经常项目赤字大大低于预期,降至2087亿美元,而2005年全年经常项目赤字则继续刷新历史纪录,距8000亿美元大关仅咫尺之遥。对于这些数据,业内人士并未表示太多的惊讶,相比之下,专家们更关注这背后所折射出的美国对华贸易立场的微妙变化。

   短期或延续下降趋势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今年第一季度,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的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比前一个季度下降6.5%,降为2087亿美元。而此前,道琼斯和彭博社统计的经济学家预测分别达到了2240亿美元和2220亿美元。

  “应该是趋势的转变,”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沈思玮博士昨日对记者说,“考虑到美国加息的滞后效应,这样的转变也是合理的。”

  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连续实施了16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5%。随着加息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美国居民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降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第一季度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约1907亿美元,低于前一个季度经修正的1948亿美元。

  沈思玮表示,鉴于加息的滞后效应还将逐步显现,短期内美国贸易及经常项目逆差仍有望延续下降趋势。

  瑞士信贷美国经济学家奥沙利文也认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似乎已经出现了转折点。他表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常账逆差占GDP比重达到7%,有“见顶”的迹象,预计今后经常账赤字将不再继续增长。

  过于乐观不可取

  然而,考虑到美国经常账逆差的基数过于庞大,指望通过加息抑制消费就彻底“根治”赤字也不大现实。

  近十多年来,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攀升,到去年已达到79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超过了2004年的6681亿美元。与此同时,经常账逆差占GDP的比重,也由1990年代初的1%,上升到2004年的5.7%,2005年的6.3%,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6.4%。而今年首季的经常账赤字尽管低于预期,但仍达到历史第二高水平。

  对于加息所带来的赤字改善作用,“不能寄希望太大”,沈思玮博士表示。他进一步指出,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美国的经常账赤字会延续一段时间的下降趋势,但到了某个特定平台之后,譬如6000亿美元,继续下降的空间便很小。

  而陆续出台的贸易数据也令经济学家不敢对美国的贸易形势过于乐观。美国商务部本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美国4月份贸易逆差在前两个月缩小之后转而扩大2.5%,达到634亿美元,超过前一个月的619亿美元。

  中国不再受“欲加之罪”

  相比以前中国往往因为美国的贸易逆差而承担“欲加之罪”,专家指出,随着中美两国在贸易问题上加深交流,美方已逐步认识到其高额贸易逆差并非中国的原因,也绝非

人民币升值所能解决的。从这个角度看,布什政府的对华贸易立场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美国现在担心更多的是通货膨胀,而不是贸易逆差,”上海交大的沈思玮博士指出,“即使今后中美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也不大可能引起美方的反应。”

  沈思玮分析说,在美国消费者削减开支的情况下,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反而可能更加受到美国人的欢迎。同时,因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弹性往往不大,因此,人民币温和升值后,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总体需求影响不大,而总的出口额则有所增长。另一方面,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对于正致力严控通胀的美联储来说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也注意到近期美国在对华贸易,尤其是

人民币汇率问题方面发出的“噪音”减少。

  “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自身,本来就不关中国的事,”梅新育表示。他同时指出,美国想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和贸易赤字改善,这就好比“鱼与熊掌欲兼得”。

  事实上,近期美国的一系列人事变动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些转变。譬如,素有“中国情结”的保尔森被任命为美国新任财长,而被舒默等人指责在对华贸易立场上“推诿而无益”的施瓦布也最终被批准担任美国新贸易代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