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 正文
 

向文波:开价4亿美元 不会只在博客上收购徐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 10:14 中国经营报

  张岩铭 叶文添

  由于收购信息是在个人博客上发布的,这让一场巨额收购变得飘忽和史无前例。

  6月8日,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执行总裁向文波在个人博客上叫价3亿美元收购徐工,并愿意全盘接受凯雷的方案,一周之后的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向文波告诉记
者,他的叫价已经达到4亿美元。

  “6月底之前我们就会对商务部和徐工提出我们正式的收购要约。”向文波很正式地告知记者。

  收购意向两年前已传达

  2004年的某一天,向文波与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租借了一驾商用飞机,专程飞到了徐州。

  这是在得知徐工集团有意寻求买家后,他们前往徐州去和徐州市政府的官员以及徐工集团的管理层商洽收购事宜。他们在徐州只呆了半天,当然,会谈的时间就更短。

  向文波不太愿意再回忆当时的具体情形,“接待是热情的,但我们能感觉到我们被排斥在外。”

  随后三一集团向徐工以及徐州市政府递交了自己的方案。“虽然我们努力了,但是我们根本没能进入到实质性的程序,所以我们没能获得任何实质性谈判的机会。”当记者追问当时谈判细节以及报价方案时,向文波这样回答记者。

  而在这一点上,徐工集团经济运行部部长即徐工被收购项目的负责人王庆祝也表示,2004年,双方的确探讨过合作,但由于三一集团开出的收购价格很低,地方政府和徐工集团也一致认为,三一集团的企业文化与徐工集团传统的国有文化相冲突,并不适合参股徐工机械。

  “三一集团一直把徐工集团当做潜在对手,可能担心我们改制后对它的威胁更大。”王庆祝这样分析三一的收购动机。

  “我们可以马上拿出钱来收购”

  在向文波6月14日的博客日志上,他如是分析:凯雷的收购方案是2.5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82%的股权,外加对赌方案。如果徐工达到预期经营目标,凯雷分两次向徐工注入1.2亿美元。请注意:此时的徐工已经是凯雷拥有85%股权的徐工、也就是说凯雷是在给自己的公司注资。某种意义上,凯雷玩的不过是把自己的钱从右口袋移到左口袋的游戏而已。

  向文波认为在凯雷收购徐工的价钱上,媒体普遍被误导,徐工被严重低估。

  媒体同时质疑的是:向文波是不是放出了一颗卫星?三一有没有能力收购徐工?它是不是只在借机炒作?

  “如果说我们是炒作,我们可以马上拿出钱来收购,我们也很快会递出我们的收购意向书。”向文波告诉记者,三一集团将和三一重工联合收购,他们采取的收购方式可以包括现金、交叉持股等,而具体的收购方案,他们可以照搬凯雷的方案。

  国信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郭亚凌告诉记者,以三一今年的经营情况来看,收购资金的确不是问题,在他看来,今年三一的现金流将有大幅度的好转。“换股,或者用股票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都是很简单的方法。”

  而媒体同样质疑的是,假如三一收购了徐工,三一有没有能力经营好徐工,从而真正达到增强主营业务,完成产业的互补和整合?

  “收购以后,我们可以对行业进行整合,改制,从而提升国内机械行业的竞争力。”在向文波看来,徐工作为一个老牌企业,缺乏的只是一种有效率的管理机制,而民营企业三一正好拥有这个长项。

  在天相咨询副总经理、高级分析师施海仙看来,凯雷作为一个投资基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最后一定会转手。而三一的收购则可能是希望把企业做强,加强产业链。

  “三一与徐工的产品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徐工的优势在于起重机和压路机,而三一则着重在混凝土机械方面。无论是行业管理经验还是产业管理经验,或者研发、核心技术上,我们都是相通的,市场方面也很容易整合。”向文波认为,如果三一能够和徐工合作,将是极好的产业整合机会。

  资金和管理之外的问题

  但是,现在看来,三一的热情并未能获得徐工的回应。

  2005年 10月25日,胜出者凯雷投资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子公司徐工机械85%的股份,并提交商务部等待最后批复。

  由于迟迟未能得到批复,徐工集团也正在修改今年4月向商务部提出的“毒丸计划”,修改的重点是加强对同业竞争对手的限制力度。据悉,这一修改后的计划将于六七月份交给商务部再审。

  凯雷投资国内并购法律顾问金杜律师事务所王良华律师对记者表示,这一修改后的“毒丸计划”能够解决政府部门所担心的一些问题,如外资会否在短期内退出等,也可能增强凯雷收购的可能性。

  “凯雷收购徐工,并不存在倾向性问题。当时凯雷入围,都是通过公开的挂牌,从谈判到后来的一系列程序,都是完全合法的。”王良华坦言,从国有企业本身,在评标方面,价格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在企业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能力、资金能否到位等都是企业必然考虑的因素。

  一位分析师认为,徐工希望被外资收购可能跟其想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有关,同时也可能希望在技术方面借助外资的品牌。如在凯雷与徐工的并购协议中,凯雷承诺,将向合资公司注入管理人才和新技术、新产品,促使徐工机械最终成长为一家被国际资本市场所接受的、规范的、具有成长性的公司。这被认为是让大部分徐工职工在心里产生了对未来的美好预期。

  王庆祝也告诉记者,徐工之前人才流失严重,现在凯雷进来,今后还要海外上市,这对引入人才有很大吸引力,特别是在年轻人中会产生很积极的影响。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徐工不愿意接受三一,同样还有管理层的考虑。“凯雷毕竟是外行,凯雷入主,可以承诺保持原有的管理层,职工安置方面可能也会有一些协议。但三一作为同业,入主后,徐工管理层的去向就很成问题。”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如是认为。

    相关报道:

    徐工回击向文波博客收购要约:三一明显在说谎

    新浪财经独家对话向文波:不说出来是背叛历史 

小调查


您认为三一此举的目的是?
为了国家,保证重点企业不被外资控制
为了自己,达到企业迅速扩张目的
为了炒作,趁机拉升二级市场股价
其他

您是否支持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支持
不支持
不好说

您认为徐工收购事件最终谁将胜出?
凯雷
三一
其他结果

如果三一成功收购徐工,您是否看好其发展未来?
看好
不看好
很难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4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